是在古文中如何表示?

2025-04-26 19:40:2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在古文中,“是”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具体如下:
1. 作代词,表示“此”、“这”。例如:《诗经·魏风·园有桃》:“彼人是哉,子曰得非。”
2. 作代词,表示“然”、“是的”。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贾逵请从之,未获而纳盟,盟于王庭。”
3. 作代词,表示“这样”。例如:《孟子·告子上》:“若是,则天下不能齐,犹此也。”
4. 作动词,表示“正确的”。例如:《国语·楚语》:“使目非是,无欲见也。”
5. 作形容词,表示“正确的”、“对的”。例如:《荀子·劝学》:“立是废非。”
6. 作动词,表示“赞同”、“认为正确”。例如: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以上是“是”在古文中的几种用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回答2:

—— 是【说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释名】是,嗜也,人嗜乐之也。【玉篇】是,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本意】正,不偏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