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搞清楚最高试验速度,最高商业运行瞬时速度,稳定商业运行速度,平均速度这几个概念的关系。
CRH380A(380A只是一个临时的命名)高速动车组的试验运行速度要达到420KM/H的(根据规定,试验速度要大于最高商业瞬时运行时速的110%)
最高商业运行速度要达到380KM/H的,平均商业运行速度要达到350KM/H的
G1001次动车组为广州铁路局的CRH3C型高速动车组
最高商业运行时速为350KM/H,而且很难维持350这个速度,最高试验速度为394KM/H
在中国试验速度还是最快的,在商业运行速度上是全球最快的,法国的TGV高速列车最高商业运行时速才320KM/H,德国的ICE,日本的新干线商业运行时速都不会超过300KM/H,但京沪高铁高速动车组可以稳定到350KM/H以上,最高可以冲击380KM/H的商业运行最高瞬时速度。
并不是媒体宣传问题。
PS:
请你先去计算一下停站数量与运行时间的关系,停站密度越大平均速度就越低,平均一次停车(含停车,加速,减速)浪费的时间在6分钟左右。郑西高速铁路没有标杆一站直达车,所以平均时速肯定就低,也就比京津城际高速铁路高出一点。另外郑西高速铁路只使用CRH2C型动车组,速度明显比武广高铁上使用的CRH3C型动车组(武广高铁也有2C型动车组)速度要低出6%左右,而且郑西高速铁路两个终点站西安北站与郑州东站还没有建设好,所以两端就建设了几十公里的联络线连接到既有的郑州站与西安站,在联络线上的速度肯定要比正线上低,所以平均速度只有两百多很正常。
你自己可以去算一算时间,武广高速铁路公布的距离为1069公里(其实就是京广铁路武昌站到广州站的距离,主要采用京广铁路长度的原因是因为按照0.46元/人*公里的二等座计价标准全程又可以从旅客身上多拿47元人民币了),实际距离只有966公里,武广高铁标杆车G1001次一站不停全程运行3小时8分钟,平均速度只有310KM/H(把加减速的时间也算进去)。而且武广高铁高速动车组的最高瞬时速度也只有351KM/H左右,还不能长时间维持,稳定的速度大约就在335KM/H左右。
像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全程30分钟,距离为120公里,实际平均速度只有240KM/H,最高瞬时速度大约在335KM/H左右,也就维持那么几分钟。
铁道部已经说了京沪高铁不会开行一站不停的直达高速动车组,所以时间肯定要长,另外铁道部的说明是380KM/H是最高商业运行瞬时速度,稳定运行的速度大约在350-360KM/H,那么四个小时多一点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五个小时的话离谱了一点,除非是停站数量比较多的情况。
武广高铁使用的是350型列车。这里比较速度时指的都是运营速度,394是试车冲击的最高速,并不能在运营中使用。最近下线的380型列车是指能稳定运营在380的速度等级,当然就比目前的京津城际、武广、郑西高铁快了。
区别可大了 CRH3是 合资的车辆,虽然技术转让了,可是还是人家的图纸
380A是铁道部自己的图纸(照着人家的画的),就算是自己的技术了
中国高速列车命名确定为三个速度等级:CRH200,CRH350和CRH380。其中CRH350有两种车型,2008年时称为CRH2-300和CRH3。为了统一命名,从CRH380开始,四家工厂都在研发,谁先研发成功A就给谁,四方于2010年4月12日完成新一代高速列车新头型内部评审,并于月底完成首列车的研制,预计5月份和六月份在环行线和郑西进行联调联试,但一直未获批复。原定于6月中旬进行CRH380A的整列车下线发布,谁知长春率先发布了单辆车首先下线的新闻,以“首辆车”偷换概念“首列车”。CRH380序列,应该分为A、B、C、D四种型号,A本应该是四方的,且已经确定,长客为啥还用A,并且抢这个风头,实在不好说。CRH380新一代高速列车最高设计速度420公里以上。
最快的是法国的,也是轮子跑的,时速571KM
有些人不知道内情不要乱说。
新一代高速列车设计参数是持续运营350km/h,最高运行速度380km/h,最高试验速度400公里以上,工厂一般按照420公里设计。
注意:“运营”和“运行”是不一样的。
世界最高运营速度是320km/h,世界最高运行速度是法国2007年创造的574.8km/h。
四家工厂都在研发,相对于原来的200公里技术平台,已经有了许多重大改变,特别是四方,已经于2010年的4月12日进行了新头型内部评审会,为了不冲淡整列车下线的发布,头型发布未公开。目前,首列CRH380A试验编组6辆车已经于4月26日下线,目前正待郑西试验。交付使用的CRH380A列车预计6月初下线,6月底发布。但受长春发布“首辆车”影响,四方“首列车”发布时间和方式未知。
注:一般列车都是“首列车”下线发布,发布前,都是经过调试完毕的高速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