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评价原则,深层地下水资源计算主要为可采资源及弹性储存资源的计算,分区按前述;计算含水层为下更新统及上第三系上部,顶底板埋深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大致划分至中更新统底板深度,一般为40~100m,开封坳陷区达160m 左右,底界深度为一般100~300m,局部500m;参数选取根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其他区域性的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报告及最新的抽水试验成果计算而确定;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弹性水头允许降深释放量法。
一、可开采资源量计算
为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不致产生不良环境地质问题,深层地下水计算考虑地面沉降因素,以每年地面沉降量和总允许地面沉降量作为环境约束条件。根据此环境约束条件,深层承压水可开采资源计算,其弹性水头每年按0.5m降深计。
深层水可开采资源主要由山前侧向径流补给量、浅层水越流量及弹性释水量三部分组成。
1.山前侧向补给量
主要计算北部、西部及南部山前地带补给量,南阳盆地因资料欠缺不予计算。
Q侧=I·L·T
式中:Q侧——山前侧向径流补给量(m3/d);
I——水力坡度;
L——过水断面长度(m);
T——导水系数(m2/d)。
侧向径流补给量计算结果见表2-11。
表2-11 深层承压水侧向径流补给量计算表
2.年可采弹性释水量
为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计算深层承压水年可开采弹性释水量时,其弹性水头每年按0.5m降深计算。弹性释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河南省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研究
式中:Q弹——含水层弹性释水量(m3/a);
Q弱弹——弱透水层弹性释水量(104m3/a);
Ue——含水层弹性比释水系数;
Ue´——弱透水层弹性比释水系数;
M cp——含水层平均厚度(m);
Mcp´——弱透水层的平均厚度(m);
Δh——区域水位降深(计算时采用0.5m);
F——计算区面积(m2)。
3.越流补给量
浅层水越流量按水头差1.0m 计算,越流量为浅层潜水和承压水的重复量,但其作为深层承压水可开采资源量组成的一部分,故予以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河南省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研究
式中:Q越——潜水越流补给量(m3/d);
Ke——越流系数(1/d);
Δh——开采层与越流层的水头差(采用1.0m);
F——计算区面积(m2)。
根据上述各分项计算,弹性释水量及越流补给量计算结果见表2-12,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计算结果见表2-13。从计算结果来看,深层承压水可开采资源量仅为潜水的1/16。
表2-12 深层承压水弹性释放量及越流量计算表
表2-13 深层承压水可开采资源量表
二、弹性储存资源总量计算
深层承压水弹性储存量,是指地下水系统在地质历史时期积累保留下来的、补给来源较少、循环交替相对缓慢的、自含水层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范围内的储存量。深层地下水的富水性很大程度地反映在弹性储存量的大小上。计算公式如下:
河南省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研究
式中:Q弹——含水层弹性储存量(104m3);
Q弱弹——弱透水层弹性储存量(104m3);
H——含水层顶板以上压力水头高度(m)。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结果见表2-14。
表2-14 深层承压水弹性储存资源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