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成因的沉积构造

2025-04-26 05:35:0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晶痕和假晶

在化学沉积作用中结晶出来的石盐、石膏等矿物晶体被泥、粉砂掩埋后,因沉积物失水收缩而稍微突出在岩层顶面,突出部分同时也会嵌入到上覆岩层的底面,当矿物晶体被选择性溶解后就会在上、下岩层接触面上留下与晶体大小和形态完全一致的空洞,该空洞就称为晶痕。晶痕被充填或原晶体直接被别的矿物交代,就称为假晶(图8-15a)。

2.鸟眼构造

鸟眼构造是指碳酸盐岩层内,成群出现的被方解石晶体充填的一种孔洞状构造。由于充填物常呈白色,也称雪花构造。有些鸟眼构造很微细,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鸟眼构造主要发育在石灰岩或白云岩中,多与低等藻类的沉积作用有关。

3.结核

结核是指其成分、颜色和结构构造等与围岩有显著区别的非层状自生矿物集合体。常见于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或古土壤层内部或层间界面上。结核形态常呈较规则到极不规则的瘤状、透镜状、饼状、姜状等。它与围岩的界线可以截然,也可模糊,大小不等。按自生矿物成分,分为钙质、硅质、铁质、锰质和磷质结核。结核内部可以均一,也可呈放射状、同心状、菜花状、网格状等,某些钙质、硅质结核内部还有生物遗体或遗迹。通常,钙质结核主要产在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包括古土壤)中,硅质结核主要产在碳酸盐岩中,其他成分的结核则可产在各种沉积岩中。

结核可分为同生结核、成岩结核和次生或后生结核三种成因类型,以成岩结核最常见。

同生结核是在大致与围岩沉积的同时形成的,常是胶体絮凝作用的产物。这种结核常有清晰的边界,成分比较单纯,内部均一或呈放射状、同心状、菜花状等,围岩层理与其边缘相切或圆滑地绕过(图8-15b)。

图8-15 化学成因的沉积构造

成岩结核是在围岩固结过程中形成的,可看成是围岩物质成分在固结阶段通过选择性溶解、运移再沉淀或围岩成分被交代的结果。这种结核有清晰或不清晰的边界,多切断围岩层理或保留有围岩层理的残余,偶尔也可受围岩层理的限制(图8-15c)。

次生结核是在围岩固结之后形成的,通常只是围岩溶洞的化学充填物,实际上就是一种晶洞沉积构造。边界清晰,围岩层理完全被它切断,内部矿物晶体多自形,有时有向心生长的趋势,在其中心部位有时还有未被填满的空隙。其形成多与围岩裂隙有关。

4.缝合线

缝合线是在垂直或大体垂直层面的断面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波曲形的线状细缝,常见于碳酸盐岩中(图8-15d),也见于砂岩、硅质岩或蒸发岩中。一般认为,缝合线是岩石在固结以后的压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