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one's performance )
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能够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差别,劳动还未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等原因,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个原则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有重大作用。由于劳动能力不同,家庭人口不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这是一个“弊病”,但在社会主义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反对平均主义,选择合适的按劳分配的形式
社会主义经济中产品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旧的社会分工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具体含义和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非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所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分配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实现.
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基本内容: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条件:生产力水平.
直接原因: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差别的存在.
原则: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这是由生产力的现实状况,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关系,特别是公有制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能够实行按需分配的高度,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还没有同时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还只是或主要是个人谋生的手段。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每个人所能提供给社会的只能是自己的劳动,因为已经没有属于私人所有的生产资料可提供,而每个劳动者从社会所能获得的,也只能是个人消费品。这些生产条件,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的最大特点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所给予社会的,所能进行比较的,只有他们的劳动。劳动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也就成了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依据,所以实行按劳分配。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
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