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你们也学啊,我们也是
<吆喝>
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
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那简直是骂人。
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
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
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不知道那些吆喝算不算。【】里的是方言。
<俗世奇人>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
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把这种【稀松平常】的街头小吃,干得远近闻名。这二位,一位胖黑敦厚,名叫杨七;一位细白精明,人称杨八。杨七杨八,【好赛哥俩】,其实却无亲无故,不过他俩的爹都姓杨罢了。
一般茶汤是把秫米面沏好后,【捏一撮】芝麻洒在浮头,这样做香味只在表面,【愈喝愈没味儿】。
地方的府县道台费尽心思,究竟拿【嘛样】的吃喝才能把中堂大人【哄得高兴】?
幸亏知府大人原是【地面上】走街串巷的人物,【嘛】都吃过,
俗世奇人里太多了,很容易找。
方言的好处
1)体现地方色彩,增强语言真实感。
2)更突出人物性格!
书中带有地方特色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