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指的是山海关,“关东”指的是山海关以东的地方,实际指的是整个东北地区。
近代以前,清政府讲东北地区视作自留地,看成是自己的老家,康熙七年(1688年)清廷下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不允许内地人随意进入东北。
清朝末年,由于受到日本、俄国的威胁,东北眼看难以保住,清政府于咸丰十年(1860年)正式开禁放垦。从此开禁放垦,鼓励移民实边,以振兴关外的经济。
此后一直到民国时期,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姓由于自然灾害,政府号召移民实边等原因,被迫或主动跨过山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和定居的过程。
由于进入自然条件恶劣、路途遥远,且缺乏保障,造成移民过程非常辛苦、困难,所以当时人成为“闯”,可能会发家致富,也可能会倾家荡产,也可能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总之风险很大。
“闯关东”客观上促使满蒙汉等族的大融合,东北地区汉族占据了绝对多数,尽管后经历俄国人、日本人屡次入侵,即使有内外无数敌人搞什么“满蒙独立”运动、“满洲国”等,都没能改变满洲人成为中国的满族人、都没有改变满洲成为中国东北的事实“以至于人文地理学地图表明该地区完全是中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