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塔里木盆地河均汇入塔里木河,“塔里木”,在维吾尔语中即河流聚集之意。旧时喀什噶尔河、渭干河等也汇入塔里木河,后因灌溉耗水过量,与塔里木河间已断流。水源充足的山麓地带已发展为灌溉绿洲,著名的有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叶城、和田、于田等。
2、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古老的内陆产棉区,光照条件好,热量丰富,能满足中、晚熟陆地棉和长绒棉的需要。昼夜温差大,有益于作物积累营养,又不利害虫繁殖,是中国优良棉种植的高产稳产区。
3、水果资源丰富,著名的有库尔勒香梨、库车白杏、阿图什无花果、叶城石榴、和田红葡萄等。木本油料的薄壳核桃种植也很普遍。和田的地毯编织和桑蚕都发达。
4、1949年以后沿塔里木河新建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在叶城等地已发现高产油田。
5、铁路现已通到喀什,为开发塔里木盆地提供了有益条件。
6、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未来最主要的油气产区.煤矿资源堪比山西陕西等省,但却没有长时间大开发,采挖潜力巨大.拥有极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光热资源。
塔里木盆地巨量的未开发资源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国家现在正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开发,在促进内地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带懂新疆的发展。
扩展资料:
塔里木盆地区域范围
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麓,东到罗布泊洼地,北至天山山脉南麓,南至昆仑山脉北麓,大致在北纬37°-42°的暖温带范围内。
气候特征
塔里木盆地属于暖温带气候,太阳年总辐射量达575~627千焦耳/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北部约3 000小时,南部不到3 000小时,多风沙和浮尘天气。年均温9~11℃,南部略高于北部。
大陆性由西向东加强,冬季东部比西部冷,1月均温,若羌比和田低3.2℃,比喀什低2.4℃。冬季均温低于-20℃的寒冻日仅1~2天。7月均温25~27℃。
10℃以上活动积温超过4000℃,南部高于北部;其持续期南部200天,北部190多天;积温年际变化大。无霜期超过200天,北部200~210天,南部大多达220天,气温年均日较差14~16℃,最大日较差25℃。
自然灾害主要是风沙和干热风:
①风沙危害。8级以上的大风(风速大于17米/秒),一年超过20天的只有若羌、喀什、库尔勒。但盆地边缘植被覆盖度仅10%,沙漠中心基本无植被,而风速每秒5米即起沙,故南部沙暴天气年达30~40天。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盆地边缘沙丘南移现象严重。
②干热风。重害地区为盆地东部,每年10~20天;盆地其他地区出现次数较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塔里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