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正如韩愈所说的教师和学生的区别只在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应该尊重并信任学生,让学生能自由的发展自己的个性,而不能认为自己是传授知识的权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
(2)在(1)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要善于捕捉学生心理活动,从内心了解学生,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独特之处,注重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不管这个进步是多么微小,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对于自身和社会的意义所在,激发学生的内部内部动机,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自我评价,使学生能自己教育自己。当然,以上这些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师也不不断的进行学习来充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止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研究表明合作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更投入,并且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人际间协作技巧和沟通能力。因而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并且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特色,让学生和学生只见爱你能够相互学习。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这一词来自于建筑学,原意是指建筑起一种构造。现在该词被引申到文化研究、社会科学和文学批评领域,是指在已有的文本上,建筑起一个分析、阅读系统,使人们可以运用一个解析的脉络,去拆解那些文本中背后的因由和意识系统。因此,建构既不是无中生有的虚构,亦不是阅读文本的位移定案,而是一种从文本间找到的系统。(本段来自百度百科)
而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 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并且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应该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总的来说,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真实的情境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新年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
因此,建构主义对于教学的最大意义就是强调情境的创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创造最真实的情境,并且要提供学生一个真实的、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并且这个任务的解答应该是不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