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亦文亦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的特点,也涉及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地理课而言,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人类社会在发展, 地理环境在变迁, 所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也在变化之中, 人类就更应重视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树立人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正确认识和处理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人地关系矛盾,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中学地理课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地理教学中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是指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结合实际,发挥空间想象和联想,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
在创新教育中,要求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师生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没有民主、平等的环境,也就缺乏了师生共融,那就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了。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要打破传统教学的灌输教学,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老师在课堂上要担任好引导者的角色,努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老师要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要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只有这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才能让学生有一个轻松快乐的心情。也只有在这种心态下,学生才会积极地去思考,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怀疑,敢于去想,敢于去说,才有利于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我们老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具有这种创新能力,哪怕现在学生表现得不够好,我们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给他们信心。
那我们要怎么样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环境呢?我们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教师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全体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提出的观点和问题,教师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2)客观地、事实求是地评价学生的观点;(3)不讽刺嘲笑、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4)注意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能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也具有怀疑的精神,我们不能谋杀学生的这种勇于质疑的精神,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对身边的事情,课本的知识有质疑的精神。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主要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有问才有思,没有疑问便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便没有想象、灵感等创新要素的活动。在一般的课堂上,如果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有疑问,很多老师都会生气,甚至是责备学生对老师不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禁锢学生思想,谋杀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所以我们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求异思想,那怕有些时候学生的想法有些错误,我们也不能全部否定,给予一定的肯定,让他有信心去创新。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要善于创设问题,留出“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难。只有对传统的东西有怀疑的精神,才可能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产生,只有创新才能让我们的社会发展得更快。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思维定势”,从新的角度发现新的联系,提出新问题新设想。对学生的新问题新设想不要依据现有的认识做出对与错的简单判断。学生针对学习内容的任何所谓“不可能”或“荒诞不经”的想法都应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这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勇于质疑,不轻易地放弃,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坚持的,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不断的求证当中收获成功。
创新源于问题, 问题是诱发创新的需要, 能产生创新动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根据这一特点, 教学中就要注意有意识的制造矛盾, 设疑问题, 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在地理教学中,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创造性情境教学, 就是要重视地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奠基石。
一堂课的引入很关键,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它在新课的导入上就要很出色,要引起学生对该堂课的内容的兴趣,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疑问,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当然, 调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发思维动机, 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这只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已,要真正的是学生对所学内容完全感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贯穿一些能够拨动学生心弦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制造冲突, 引起学生的注意, 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 可以设置矛盾情境, 把学生引入“矛盾”氛围, 引起学生认识上的争论。促使学生努力思考问题。这样比教师直接阐明结论效果更好。要制造矛盾, 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 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由浅入深。否则, 矛盾不但解决不了, 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 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久而久之, 必然会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方面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来设计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设计反向思维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可以设计系列问题,教师连续地向学生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这样做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对于训练创新思维和能力是一种基础。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个问题是不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环境和环境问题”时,提出下面问题:(1)人类所产生的垃圾最终到哪儿去了?(2)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吗?(3)为什么地球上垃圾并没有堆积成山?(4) 哪些污染损害了你的健康和生活?(5)人是世界上最濒危的动物吗?通过这些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思维, 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注意设计探究性问题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一种重要的精加工策略,它就像指南针一样能不断地为学生的思维之舟指明航向。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地自我提问,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才更有利于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知识经济体系的基础是教育,核心是科技,关键是创造型人才。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受过教育的人,掌握高科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人力资源是国家繁荣昌盛最宝贵的资源和动力。教育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主要渠道,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责任十分巨大。没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终究是要被社会淘汰的,创新性人才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宝贵资源,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比技术因素更为重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现目前首要的任务,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新方向。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把创新精神贯穿其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创新,具有创新能力,老师在教学方式上也要追求创新。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更高,老师在教学上也会事半功倍。
问题太大,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楚,建议购买专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