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镇山娘娘庙,在辽宁大石桥市西南约五华里。此山原名迷镇山(米真山),现属大石桥乡夏家屯村。
娘娘庙山始名迷镇山,又称迷真山,大山半巅之阳坡有海云寺院,殿内供云霄、碧霄、琼霄三娘娘神像,因此当地人又称之为娘娘庙。庙前山下有石材建成的戏楼,有楹联刻其上,堪称天下第一大戏台。戏楼、庙堂毁于1948年解放战争年代的炮火中,现仅存残墙断壁等遗迹旧址。1992年,大石桥市人民捐款在原庙址上又重新修复此庙,香火又复兴旺,游人也络绎不绝。在以前多是一些善男信女为求子求女而来,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经贸活动为主的庙会活动,吸引了东北及京津地区的众多客人。农历四月初十八日是娘娘庙会日,更是游人云集,盛况空前。
迷镇山上共有古建筑三组,即娘娘庙、大戏楼和海云寺。据传,从前有一位居住在迷镇山附近的青年,一日黄昏,偶见一辆满载食盐的马车由西至东缓缓行来,车上坐着三位眉清目秀的姑娘。由于道路泥泞,行车艰难,青年便热心上前协助,将车推至迷镇山下。三位姑娘为表谢意,赐给青年好布三匹,即启步上山。只见,三位姑娘盘坐在迷镇山顶开始祈祷,霎时,环环奇妙的光晕由体而发,照耀四方……青年颇为惊异,伏地朝拜,并将奇景广传乡间。闻者纷纷聚来,开始在迷镇山上建庙,用以祭祀三位姑娘。三位姑娘深受感动,暗助百姓修筑神殿。不久,一座三层大殿的庙宇,呈现在迷镇山上。神殿中,端坐的是云霄、碧霄、琼霄娘娘。民间,盛传三位娘娘福佑幸福、健康、子孙昌盛甚是灵验,“娘娘庙”也由此得名,即而成为关外佛教胜地,闻遐东三省。迷镇山,更是被广喻为“娘娘庙山”。
营口大石桥市西南的迷镇山下,有个村庄叫夏家屯,原名叫“下驾屯”。
相传很早以前,云霄、琼霄、碧霄三位娘娘云游北方,云头碰到了盖州城南的烟筒山,只见那山独峰突兀,云雾缭绕,风景独特,三位娘娘便决定在此胜境接受人间香火,施善保民,再度金身。不久,一座娘娘庙便出现在烟筒山下。现在烟筒山山城上摩崖“碧霞”二字及山城下峭壁上的“仙凡分界”四个大字,就是明万历年间根据这个故事镌刻的。
当年烟筒山娘娘庙里塑造三位娘娘金身,香火常年不断。有一老一小两个和尚侍候娘娘,晨送洗脸水,暮送浴脚汤。一天晚上,小和尚照旧用三个铜盆,分别打上温好的洗脚水,轻轻地放在殿前,又在三个水盆前摆上三个小板凳,然后便躲藏在门后,想偷偷的看个究竟。待天黑人静时,只听见有轻微的响声传出以工代殿外,小和尚透过门缝往殿内窥视,只见三位娘娘轻盈地离开宝座,到水盆前个就个位,脱鞋洗脚,吓得小和尚目瞪口呆,连大气也不敢喘了。他越不敢喘气,嗓子眼越痒,终于控制不住,咳、咳地咳嗽起来。有娘娘惊慌地说:“有凡人!”刹那间,三位娘娘都复了位。事后不久,小和尚的双目便失明了。
娘娘失了小节之后,便打算离开此地,另觅胜境,继续修行.一天清晨,有一辆载盐纪车由南向北赶来,车重马弱,缓缓而行.车老板是个中年人,抱着鞭子,似睡非睡地坐在车辕上.当车到山前时,只见庙里走出三个姑娘,直奔大国而来,并搭话要求车老板捎个脚.车老板思索一下,便谢绝道:三位大姐别见怪,一车重载,牲口膘不好,这都强拉,如果你们姐仨再坐上去,我去盖州卖盐就怕赶不上早市了.再说,我一个中年男子,拉你们三位黄花秀女,如果让别人看见了,风言风语地传扬出去,对我,对你们都不好.三位姑娘诺诺称是,车老板连头也不回,扬鞭而去.这时天放大雾,对面不见人.车老板只觉得马不停蹄,车速加快,耳边生风,当他细看眼前的山峦和村庄时,方知车早已过了盖州,翻过青石岭,到了大石桥西南的迷镇山下.车老板回头看时,三位姑娘刚从车上跳下来,对车老板说:谢谢你啦,我们要去的地方到了,你回去还能赶上早市.果然,车老板把车赶回盖州时,天才大亮.
三位姑娘下车后,老大云霄指派老三碧霄去查勘一下迷镇山.不到一袋烟的功夫,碧霄回来了,说同顶是风水宝地,地下埋有一只男靴,这山已被别人占据了.云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脱下一只绣花鞋,命令碧霄再次上山,把绣花鞋埋在男靴下3米的地方.碧霄自认三人行小的受苦,带着无可奈何的情绪,拿起绣花鞋,怏怏而去.
云霄和琼霄在山下左等右等,也不见碧霄回来,云霄就指派琼霄上山看看。琼霄上山一看,只见碧霄已洋洋得意地坐在一座空庙的正位上。琼霄二话没说,一屁股坐在碧霄的东侧,仅次于正位的位置上,也不顾云霄了。山下的云霄等得不耐烦了,就光着一只脚,爬上山来。当她发现老三和老二都不个顾个地抢位而坐时,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倒背着脸坐在碧霄的西侧。这大概就是“倒坐观音”的来历吧。
相传每年迷镇山庙会期间,上山逛庙的妇女中,有不少人的一只脚被划破。这大概是云霄娘娘生气,对信女们的一种处罚吧。
且说三位娘娘坐定后,大施仙法,响晴天,忽然云雾大作,山上土木金石之声三日不绝。三天后,云消雾散,一座宏伟的庙宇大殿落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挑檐亮瓦,玲珑剔透。对此,曾有鲁班代修之说传于民间。
庙宇落成,惊动了埋男靴而先占迷镇山的真武大帝。由于事关重大,一时难辨,他便具告天庭。天庭经过验证,却把山判给了三位娘娘。真武大帝无奈,迁往耀州城西北的猪龙山,修建老塔寺(亦称小神庙),接受人间香火。一桩神案才到此了结。
从此,三位娘娘下驾的地方便被人们称为“下驾屯”。后来虽然改为夏家屯,但这个屯里并没有姓夏的。
更为神奇的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前三日(四月十五左右)与后三日(四月廿一左右),娘娘庙所在的大石桥市一定会下一场雨,人们称这两场雨为“刷山”,四月十五的那场雨是为了让山变的干净好迎接三霄娘娘,四月廿日的雨是为了洗净庙会时的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