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时,学生问我:“老师,读大学的意义何在?”从事教育事业,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面对时却又无言以对。我问他大学定位在何处,答道:“为了提升生命的境界。”教育问题层出不穷,我之所以执着地写作,是因为不同时代不同生命,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
课间休息时,有几个同学对我说:“老师,今天您能不讲课吗?我们谈谈人生或者哲学吧。”其实,每次课间休息,都有学生请求讲解生命的问题。我说好啊,谈了传统文化中儒家超越生命的三种方式,以及科学的信仰问题,谈了谈犹太人的历史与信仰,何以一个有着宗教信仰的民族却在人文、科学、艺术领域做出了不凡的业绩。
读大学的意义何在?儒家经典《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受教育者能够开明自己的德性,实现道德的完善,最终在行为上达到至善的境界。古人认为“至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学生说读大学“为了提高生命的境界”,定位无疑是高的,但是生命境界的内容是什么?不甚清晰,但生命中包含家庭、事业、国家、幸福、快乐、孤独……而每一项都有不同的内涵和境界。因而,大学一地能够促发我们从“小我”走向“大我”,看待世界万物要有历史感和宇宙观,要有博爱的胸怀;要能够从“外我”走向“内我”,更多地关注心灵境界的高低而非外在物质的多少;要能够从“有限”去体悟“无限”,思考生命如何能够止于至善,如何用有涯的生命创造无涯的价值。
读大学,其意义还旗帜鲜明地让我们体验到终生受用的再学习能力。读大学,倘若在于学习一门技术,那自不必去读,所有一切课本上的知识也终究会淡化。爱因斯坦引用一个调皮蛋给教育定义:“如果你忘记了在学校里学到的一切,那么所剩下的就是教育。”那个剩下的是什么呢?但我们知道一定包含“再学习能力”。以个人体验,满以为读了大学、研究生,知识已经够了,却恰恰相反,由不得带着深沉的语气说“学无止境”,生命在不同的时代都会呈现不同的问题,而大学给了我学习的能力、思索的能力、研究的能力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以此为桥梁而通往无限的时空。周国平说得好:“一切学习都是自学,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书本和课堂上的知识都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