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介壳虫是柑橘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它种类多、繁殖快,世代重叠危害性大。遍布于全国各柑橘产区,尤以吹绵蚧、红蜡蚧、糠片蚧、黑点蚧、褐圆蚧、矢尖蚧、堆蜡粉蚧危害最严重。又因其体被有蜡质,采用单纯的化学农药防治,收效不太理想,而且会导致介壳虫抗药性增强、天敌数量减少,污染果品和环境,因此,应采用综合防治。
据观察,柑橘介壳虫虽有许多种,发生世代各不同。但仍有一些相似的规律性。如年发生1代的红蜡蚧,其若虫的孵化期是5月中旬至7月上旬;年发生2代的吹绵蚧其1代若虫的孵化期为5月上旬至6月
下旬;年发生3代的长白蚧,其1代若虫孵化期为5月上旬至5月下旬;年发生4代的褐圆蚧、黄圆蚧,其1代若虫孵化期为5月上旬至5月中旬。因此,不论其年发生世代多少,若虫孵化期有早有迟,但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是大多数蚧类的若虫期,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抓住最佳防治时机
①春梢抽生、开花期是柑橘介壳虫的盛发期,抓好全年以第1代幼蚧盛孵高峰期至第1代雌成蚧产卵前为最佳防治适期。当春梢伸长到1~2毫米时,要及时用化学农药喷施防治1次。4月中旬在柑橘园种植一些作物如紫苏、大豆、霍香蓟等,可转移介壳虫对柑橘的危害,并危害虫天敌提供食料、栖息及繁殖场所,可明显减轻介壳虫的危害。②夏梢抽生、生理落果期防治介壳虫,应抓住6月中下旬抽生的夏梢要连续抹除,利用晚夏梢,先保果后扩冠。盛产树因树冠已达应有大小,要连续不断地抹梢至7月中旬促放早秋梢结果母枝时为止,以阻断多种害虫的食物链,抑制害虫的蔓延。在这段时间内正是柑橘第2次生理落果高峰至幼果生长期,又是梅雨季节尾声和夏季干旱来临之前,气温较高,空气湿度也大,喷药一般不会产生药害,能有效地阻止第1代幼蚧上果、上新梢危害,极大地压低虫口数量。③柑橘采收后的11—12月也是较佳防治适期,如果最佳适期内防治不力,则应尽可能在采果后抓紧喷药,冬季气温低,柑橘进入休眠、介壳虫也处于相对静止时期,因此,应抓住这一时期进行防治。比如剪除病虫危害严重的枝叶,清除柑橘园的落叶、枯枝、地衣、苔藓和杂草,集中烧毁,清翻园土,将入土越冬的虫体晒干冻死。12月中下旬全面喷药(以石硫合剂、石油乳剂为主)防治1次。但切忌在采果后柑橘树尚未恢复生理平衡时喷药,否则会导致大量落叶,影响树势及下年产量。2月中下旬,春芽即将萌发前,对介壳虫重发的柑橘园可喷布1次松脂合剂,可形成1层薄膜,将介壳虫封闭腐蚀致死。④早秋梢抽生、果
实迅速增大期对介壳虫的防治,7月下旬至9月中旬各新生代介壳虫的若虫盛期,可于7月中下旬,夏剪时首先剪除病虫危害和荫蔽的枝叶,及时烧毁。对介壳虫危害仍较严重的橘园,可再用药剂防治。⑤果实成熟期与采收期对介壳虫的防治。9月下旬,各类介壳虫又相继出现新一代若虫盛期,用药剂防治外,还应连续不断地抹除晚秋梢,降低介壳虫的越冬基数。
柑橘介壳虫的综合防治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wXcnNhtnotmXmLy3YRjHhReAkQHmHywb1ntogXL9XzF0MuKh0Sk4nDn7wndUgwOY_O8YKGEtyEPkmwhJ4gLsU4muIe01-Wu3YLzyjPg8M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