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西伯利亚关东军战俘们要忍受寒冷和折磨以及繁重的工作,但是他们很多人却在这里收获了“爱情”。虽然二战宣告结束,但是冷战却仍未停止,苏联在二战中经历了大劫难,青壮年男性被大量消耗。为此,女性穿上戎装替代男人参加战斗并且担任看守工作。而在西伯利亚,苏联看守的男女比例是3/7,其实男性看守根本不足30%,大多数为女性看守。这些女性有肥嘟嘟一身赘肉的苏联老大妈,也有金发碧眼的高挺女青年。
不要小看了这些女性,在这里她们握有生死大权,那些矮个子黄皮肤的日本战俘对她们十分忌惮,虽然她们不会亲自开枪杀人,但可以将战俘关在没有任何暖气和火炉的小木屋中,不许一夜,就能冻成“冰人”,然后就会被当柴火烧掉。那些生病或者受伤的战俘用所有的伎俩去讨好她们,甚至不惜出卖“色相”。
在NHK的纪录片中,有个姓河野的老兵,他对记者说道,当时要想离开西伯利亚,需要开始一种特殊的证明文件,有了这个才有被遣返回国的希望。他看到同乡的兄弟陆续被冻死,然后被当成柴火烧掉,他担心自己也有这么一天,以此可以讨好自己的看守长,一名39岁身材高大并且健硕的苏联女性爱莎波娃(音译)。
河野表示自己很刻苦学习,因此会说一些蹩脚的俄语,并且会吹口琴,因此受到爱莎波娃的青睐。河野从外人口中得知,爱莎波娃有三个孩子,丈夫被德国人炸死,孩子交给家人看管,她被派遣到这里担任看守长的职务。因为很多年没有丈夫的原因,爱莎波娃如狼似虎一般,经常将长相英俊体格看上去比较好的日本战俘带到自己暖和的小木屋中。这些战俘也很原因这样做,因为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换一些食物和伏特加。
河野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就接近了爱莎波娃,然后被带到小木屋中。河野面对镜头笑着说,自己在那间屋子里待了三天,简直熬干了自己,甚至认为自己不能活着走出去。不过那三天也是他最开心的三天,不但有吃有喝,还不用再露天工作,只需等着爱莎波娃回来就行。这三天的“辛苦”,也换来了自由,河野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证明。临走的时候,爱莎波娃送给他巧克力和伏特加还有一枚战斗勋章,这枚勋章河野一直保存,他承认自己有些爱上了这个苏联女人。
跟河野一样,很多战俘选择了这条路,他们有些是为了蒙骗过关,有些是真的与看守们产生了爱情。最后在战犯大遣返的时候,很多日本战俘不愿意回去,甘心留下陪伴自己的爱人,但是很遗憾,全部没有得到允许,为此有些战俘选择殉情,显然这是令人悲伤的事情。不过有些选择与当地女性或者看守结婚的战俘部分人还是留了下来,但要求必须更换国籍,为了爱情这些人大都这样做了。因此在西伯利亚和俄国其他地区现代还有苏日混血儿在生活。
1945年8月,二战已经进入尾声,苏联政府为了夺取远东利益,出兵东北,在北极熊的巨掌之下,日本的皇军之花关东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批的日军士兵成为了苏军的阶下囚。
虽然日本人的小身板让俄罗斯人很看不上,但毕竟几十万不花钱的劳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苏联人可不是开善堂的,自然也不会让这些日本俘虏闲置,这些日本战俘的归宿,就是去为苏联人干活,去最艰苦的地方干活,苏联最艰苦的地方,毫无疑问就是西伯利亚,大批的日军战俘就去了西伯利亚,成了苏联人的开荒牛。
其实当时的苏联虽然是战胜国,应该说是惨胜,苏联在和德国的对抗中,其实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每一场战役苏联伤亡几乎都不得劲大,尤其是战争的初期,在德国闪击战的铁拳之下,苏联损失了大量青壮小伙。
在二战之前,苏联有5000多万成年男性,可是一场伟大的卫国战争,苏联损失2700多万男性人口,再加上光荣负伤的士兵,在二战之后,可能国内的成年男性也就在2000万左右。
这使得整个苏联国内的男女比例出现了严重的失调,在当时苏联的单身狗清一色都是女同胞,这种情况就像闲人马大姐里唱的那样,癞汉也能娶好妻,哪怕你的颜值和卡西莫多有的一拼,照样有白富美倒贴,而且还不是一个,这些小伙子还能够挑挑拣拣,摆摆架子。
这个时期可真是苏联男同胞们的黄金时代啊,说的我都想回到那个时代去了。
所以当这些关东军被送到苏联的北方,当了北漂之后,他们发现看守自己的苏联人以女性居多。
所以当这批日本战俘来到苏联之后,负责看守,他们都是苏联女性,毕竟苏联的男同胞们实在太精贵了,都要去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这种看守俘虏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活,都让半边天去做了。
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苏联的半边天,她们虽然不会拿着波波沙在日本的俘虏身上凿开几个洞。
但是她们可以让你关在没有任何暖气和火炉的小木屋中,第二天你就会被当成柴火烧掉,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些经历过战火的女人,什么残忍的情况,没见过。
但是日本的俘虏们还是发现了这些女看守看上去虽然很冷酷,但是他们终归还是一名女性,喜欢被人恭维,喜欢被众人捧月的感觉,于是那些战俘们就使出浑身解数去讨好这些苏联女看守,有的甚至牺牲自己的色相,当起了苏联女看守的小狼狗。
其实说穿了,我们用香港电视剧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来说,这些苏联女看守也是成年人,她们也有需要,但是她们的爱人和老公都在苏德战场上,光荣牺牲,他们的内心需要滋润,属于他们的那片云已经飘过。
不过西方人的思想和我们东方人不同,她们的心思还是比较活络的,当这些女人面对这些日本年轻小伙,在这些移动的荷尔蒙面前,她们很难能够保持心旌不动。
而且不少日本俘虏还多才多艺,尤其擅长吹口琴,于是不少日军俘虏就成为了他们那温暖的小房间里的常客,常常需要整晚整晚和这些苏联女看守们学习交流汇报思想,这些擅长吹口琴,留着仁丹胡子的日本战俘好像特别受苏联妇女的喜爱。
还别说,久而久之,有些人还真的产生了感情,这还真是印证了那句老话,日久见真情。
在最后日本战犯被遣返的时候,有不少日本战犯已经爱上了苏联女看守,他们不愿意回到国内,只想守着自己心爱的女人。
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气候,很多人的要求没有被满足,还别说,这有些日本战俘还是挺有男人担当的,他们选择了殉情。
不过好像也有部分人成功的留了下来,但是他们付出的代价就是得改换门庭加入苏联国籍,那些日本战俘对此倒也不抗拒,至今在西伯利亚地区,还有不少苏日混血儿在那里生活。
苏联之所以会开这么一个绿灯,也是迫于当时的国情——男少女多,导致很多苏联女性找不到结婚对象,时间久了,很容易影响社会稳定。与其严防死守,不如适度允许一部分日本战俘加入苏联,与苏联女性结婚。
因为苏联当地的女性占比太大,以来解决占比问题而来可以通化战俘
因为苏联这样做可以让日军进行感动,从而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