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与驱动轮组,设置在车身上不同位置间的关系,是影响赛车行走特性的主要因素,而这种关系则称为驱动方式。由于每种不同的驱动方式,也有不同的驾驶方法。因此必需根据赛车的驱动方式,用上相应的驾驶方法来配合,才能发挥出最佳的行走效果。驱动方式可分为「FF」、「FR」、「MR」、「RR」、「4WD」五个种类。
FF
(FRONT
ENGINE
FRONT
DRIVE)
把引擎设置在前轮轴的前方,并且以前轮作为驱动轮,这种车辆结构便是FF的驱动方式。由于FF可令车厢能得到较大的空间,所以曰本车厂多采用FF这种驱动方式来生产一些中小型的车种。
好处:由于引擎与波箱的位置十分接近,因此动力输送可变得更为直接及更有效率。因引擎与驱动轮也在车头,所以在直路上高速行走会有很好的操控及稳定性。
坏处:先天性拥有转向不足的问题,以高速走进弯道,转向不足的情况更见明显。
合适的驾驶方法:
由拥有转向不足的特性,所以入弯时必需加以减速来提升前胎与路面的抓着力,才能有效地改善转向时的表现。另外在放开油门时,车辆会出现偏向内侧的现象,若能妥善利用,对弯道中的行走将有很大的帮助。
FR
(FRONT
ENGINE
REAR
DRIVE)
把引擎设置在前轮轴的前方,并且以后轮作为驱动轮,这种车辆结构便是FR的驱动方式。不论在曰本或是世界各地的车厂,也会生产很多FR驱动方式的车轮,而款式大多以房车为主。
好处:在于以后轮作为驱动轮,令前轮可完全专注于转向的工作,所立转向时的反应更为敏捷。由于加速时重心移向后方,令驱动轮可得到更佳的抓着力,从而提升加速时的反应及表现。
坏处:在过弯时减速因重心完全移向车头,令驱动轮向上浮起,所以便会导致甩尾的情况发生。
合适的驾驶方法:
由于入弯时过量的减速
(FULL
BRAKE)
或在弯道上过量的加速
(FULL
BRAKE),也会令到汽车出现甩尾的情况,而且当甩尾时还作出加诉速,更会引致汽车打转,因此在过弯时应把车速调教至一个合适的水平,减低汽车出现甩尾的情况发生。
MR
(MIDSHIP
ENGINE
REAR
DRIVE)
以后轮作为驱动轮,而引擎设置的位置则在前轮轴与后轮轴之间
(较接近后轮轴的位置),这种车辆结构便是MR。曰本以MR驱动方式生产的车辆可说是寥寥可数,而首部在曰本生产的MR车种,便是由丰田车厂所制造的MR2。
好处:由于引擎设置在车身的中央部份,因此重心分布取得很好的平衡度,令车辆行车时拥有优异的操控及稳定性。由于拥有良好的重心平衡度,因此转向时所走的行车线位十分准确
(NATURAL
STEER),而且反应亦来得相当敏锐。
坏处:若以过高的速度来进人弯道
(超过车辆可容许的界限时),便会出现很严重的转向过度情况。
合适的驾驶方法:
虽然车轮拥有
(NATURAL
STEER)
的特性,十分有利于转向时的表现,可是若以过高的车速入弯,便会出现严重的转向过度情况,所以入弯时必需有效地控制车速。另外在使用甩尾过弯的技巧上,当发现甩尾的角度太大时,应实时利用反�的技巧来补救,否则汽车便会出现打转的情况。
4WD
(FOUR
WHEEL
DRIVE)
若车辆的前后轮同样是驱动轮时,这种车辆结构便是4WD,而且还会因引擎位置的设置方法再作分类,分别有把引擎设置在前轮轴之前的「F4WD」、前后轮轴之间的「M4WD」,后轮轴之后的「R4WD」这三种。不过大部份车厂在生产这种以4WD方式行走的车辆时,通常也只会采用「F4WD」的方式来制造,而被誉为曰本车皇的曰产SKYLINE
GTR便是当中的表表者。
好处:由于四轮驱动能把引擎的动力完全发挥,所以令汽车拥有非常优越的加速性能及行车稳定性。由于前后轮也有充足的抓着力,因此就算甩尾的情况出现,非常容易便可把行车线修正过来。
坏处:若以高速来走进弯道,汽车便会出现FF更为明显
(严重)
的转向不足。由于需要用上复杂的机械结构来输前动力给前后轮,汽车的重量因此大大增加。
合适的驾驶方法:
因为四轮驱动的汽车在高速时会产生很利害的冲前惯性,所以在过弯时必需把车速降低,防止因那种冲前的惯性令汽车出现转向不足的情况。另外,由于四轮驱动会有压制甩尾发生的能力,因此在使用甩尾过弯的处理上便要作出一点变更,首先在弯道中一瞬间把制动器完全踏下来令甩尾的情况发生,这时便要实时把油门完全踏下来增加甩尾的角度,跟着控制车速来调整甩尾的角度,当车头指向弯道的出口时便可加速离开。
RR
(REAR
ENGINE
REAR
DRIVE)
把引擎置在後轮的後方,且以後轮驱动便是RR的方式。世界各地的厂也少生产以RR方式的汽车。
好处:重量集中於车尾,因此加速表现非常出色。加速的重心可得很好的平衡性,十分有助於行车位的捕捉。
坏处:
没太大的区别
只是漂移的方式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