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求取的经文是《瑜伽师地论》100卷、《大般若波罗密多经》600卷,并以此以此开创了唯识宗。
玄奘译出之主要经典有:大般若经六百卷、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俱舍论、成唯识论、摄大乘论等。师于印度所学遂尽传至中国。师尝斥责鸠摩罗什等古代译经家以‘达意’为原则而信笔直译之翻译法,遂提倡忠于原典、逐字翻译之译经新规则。后代译经家每以玄奘所立之定则为法式,而称玄奘以前所译之经为旧译,称玄奘以后所译之经为新译。师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内载西域、印度、锡兰等138国之历史、地理、宗教、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等,亲践者110国,传闻者28国。该书在佛教史学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亚、南亚之史地、文化上,乃至于中西交通史料上,均富有极高之价值,至堪珍视,故亦甚为欧美日本学者重视。麟德元年(664)二月五日示寂,世寿六十三(一作六十五、六十九)。师示寂后,高宗哀恸逾恒,为之罢朝三日。追谥‘大遍觉’之号。敕建塔于樊川北原。
玄奘所取得的是佛教的经典。这一宗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世称释迦牟尼。
意义:玄奘归国后,将沿途各国的风土习俗以及~政治、历史、宗教上的遗迹轶闻,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所记印度情形,在各种印度游记的著作中,最为详细,堪称是中国第一个印度通。同时,他把"天竺"的名称改译为"印度"。书中所记印度地理的概要,极为精到,很能描绘出印度真实的轮廓。可以说,印度佛教不但影响世界各国的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很大。其他如绘佛画、塑佛像、建寺塔、做道场、放焰口等,也同样使中国的绘画、雕刻、建筑、音乐等艺术有着创新的发展。总之,这部被译成多种文字而闻名中外的世界名著《大唐西域记》,为研究中亚、南亚史地和社会风俗以及中西交通史、文化关系史等,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希望可以帮到您!觉得好就请点采纳答案吧,你的采纳是我的动力,谢谢!————
玄奘取经,是取佛经。
佛经分为大乘佛经和小乘佛经,玄奘取的是大乘佛经。
大乘佛经分为许多宗派,玄奘取的是:唯识派佛经。
回国以后,玄奘翻译这些佛经,并著书立说,创立了法相宗。
法相宗,是中国佛教10大宗派之一。
有许多人认为:法相宗也就是唯识宗。
这种观点,不是特别准确。
唯识宗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包括了:真相唯识,假象唯识,地论唯识,真常唯识,法相唯识。
玄奘法师所创立的,是法相唯识。
“唯识宗也就是法相宗”,这种说法,对于外行人士来说,是可以成立的,算是正确。
而对于佛门弟子来说,这种观点,那太不懂佛法了。
取的是佛教的经文,经典的意义就是教导人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