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四库全书:
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周礼之属、仪礼之属、三礼总仪之属、通礼之属、杂礼书之属)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型训诂之学、字书之属、韵书之属)
史部: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奏议之属)传记类(圣贤之属、名人之属、总录之属、杂录之属)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目录类(经籍之属、金石之属、史评类)地理类(宫殿簿之属、总志之属、都会郡县之属、河渠之属、边防之属、山水之属、古迹之属、杂记之属、游记之属、外记之属)职官类(官制之属、官箴之属)政书类(通制之属、仪制之属、邦计之属、军政之属、法令之属、考工之属)
子部: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推步之属、算书之属、术数类、数学之属、占候之属、相宅相墓之属、占卜之属、命书相书之属、阴阳五行之属)释家类、道家类、艺术类(书画之属、琴谱之属、篆刻之属、杂技之属)谱录类(器物之属、饮馔之属、草木禽鱼之属)杂家类(杂学之属、杂考之属、杂说之属、杂品之属、杂篡之属、杂编之属)类书类、小说家类(杂事之属、异闻之属、琐记之属)
集部:楚辞类、别集类(汉至五代、北宋建隆至靖康、南宋建炎至德佑、金至元、明洪武至崇祯、清代)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词集之属、词选之、词话之属、词谱词韵之属、南北曲)
四书——《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四书五经》
1 四书
1.1 《大学》
1.2 《中庸》
1.3 《论语》
1.4 《孟子》
2 五经
2.1 《诗经》
2.2 《尚书》
2.3 《礼记》
2.4 《周易》
2.5 《春秋》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库全书: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 易类
* 书类
* 诗类
* 礼类
o 周礼之属
o 仪礼之属
o 仪礼之属
o 三礼总仪之属
o 通礼之属
o 杂礼书之属
*
春秋类
*
孝经类
*
五经总义类
*
四书类
*
乐类
*
小学类
o
型训诂之学
o 字书之属
o 韵书之属
* 正史类
* 编年类
* 纪事本末类
* 别史类
* 杂史类
* 诏令奏议类
o 诏令之属
o 奏议之属
* 传记类
o 圣贤之属
o 名人之属
o 总录之属
o 杂录之属
* 史钞类
* 载记类
* 时令类
* 目录类
o 经籍之属
o 金石之属
o 史评类
* 地理类
o 宫殿簿之属
o 总志之属
o 都会郡县之属
o 河渠之属
o 边防之属
o 山水之属
o 古迹之属
o 杂记之属
o 游记之属
o 外记之属
* 职官类
o 官制之属
o 官箴之属
* 政书类
o 通制之属
o 仪制之属
o 邦计之属
o 军政之属
o 法令之属
o 考工之属
* 儒家类
* 兵家类
* 法家类
* 农家类
* 医家类
* 天文算法类
o 推步之属
o 算书之属
o 术数类
o 数学之属
o 占候之属
o 相宅相墓之属
o 占卜之属
o 命书相书之属
o 阴阳五行之属
* 释家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