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看塑料包装袋的发展前景如何吧

2025-04-04 21:54:2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塑料包装行业市场规模庞大 轻量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包装由于具备保护商品、便于流通、方便消费、促进销售和提升附加值等多重功能,在现代社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下游涉及食品、电子、医药、日化、烟草、家电、机电等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是商品流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包装制造和消费大国,经过30
多年的发展,我国包装行业已形成纸、塑料、金属、玻璃、印刷、机械为主要构成,拥有一定现代化技术与装备,门类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根据包装材料形式的不同,塑料包装材料可以进一步分为:软包装薄膜、塑编制品、包装箱及容器、泡沫包装材料、包装片材等多个种类。

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塑料包装行业规模庞大,近年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塑料包装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868.32亿元,同比增长8.02%,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7.94%。

我国塑料包装细分行业主营收入

我国塑料包装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具有相当技术水平和一定规模的行业,在包装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塑料工业和包装工业中规模最为庞大的领域之一。2015
年我国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365.48亿元,其中塑料包装(塑料薄膜、塑料包装箱及容器)的主营业务收入为占比达39.65%。

“十三五”期间,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015
年我国城镇化率约为56%,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超过5,000万人将从农村走向城市,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极大地促进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进而拉动石化化工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2016 年至2020
年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塑料包装以其低耗材、轻量化、便于运输、耐化学腐蚀性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种颗粒、粉状石化产品及化学原料的包装;
石化和化学工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将给上游的塑料包装行业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

塑料包装的轻量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轻量化是当前包装领域一个常用的工业词汇,即以更少的材料生产包装,对包装进行减重。减轻包装重量,有利于保护环境和降低成本。当一种塑料包装被成功地实施轻量化之后,在塑化成型的工艺环节使用的树脂材料减少,不仅有效节省了资源、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包装使用后的废弃物的减少,也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国家产业政策扶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支持和推动塑料包装行业向高性能、高质量、环保化方向发展。

行业整合趋势开始出现

我国塑料包装企业数量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相对不高,行业集中度较低,多数中小型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优势行业在技术创新水平、工艺制造水平、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不断提升,我国塑料包装行业已经出现了行业整合趋势。作为规模效应较为明显的传统制造业,我国塑料包装行业的优势企业已开始逐步借助现代资本手段实现快速外延式扩张,
有利于我国塑料包装行业的做大做强,淘汰不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落后企业,从而有助于提升我国塑料包装行业的整体实力,促使行业健康发展。

回答2: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塑料包装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紫江企业(600210)、双星新材(002585)、双汇发展(000895)、通产丽星(002243)、宏裕包材(837174)、中粮包装(HK.00906)、华源控股(002787)、永新股份(002014)、天成科技(838451)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各国发布的禁塑令或限塑令、中国关于“限塑令”和“禁塑令”的政策汇总、中国各省市关于限塑禁塑政策汇总及解读

各国限塑令不断收紧

PE、PET、PP和PS等是塑料包装中最常使用的原材料,这些塑料由石油衍生,对生物降解有很强的抵抗力,使用过后会对环境产生不可避免的负面后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发布了限塑令或禁塑令,对于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和塑料包装的环保绿色化已经达成了共识。

全国各省在展开协同治理塑料污染

在国内,2007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2021年《“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塑料包装行业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型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2020年初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时间表”:

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领域禁限生产、销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

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

2025年塑料制品全环节管理制度建立,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为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全国各省在展开协同作战,陆续推出的限塑禁塑时间表。

限塑令和禁塑令打开可降解塑料发展空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自2015年以来,全球塑料垃圾产量持续增加,每年超过3亿吨,预测到2050年将达约120
亿吨。根据中科院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数据,2019年全球数亿吨的塑料废弃物中,约35%进行了回收,焚烧和裂解占比约12%,堆积或填埋占比46%,流入海洋比例约7%。如不进行遏制的话,到2025年,海洋里每3吨鱼就有1吨塑料;到2050年,塑料重量将超过鱼。

废旧塑料污染严重,各国不仅从通过限塑令和禁塑令从源头上收紧对塑料包装的使用,同时也从下游应用寻找替代品,世界发达国家与大型跨国企业已逐步重视可再生塑料的处理与应用,多个国家承诺到2030年塑料包装回收和再利用率不低于35%,这就为可再生塑料和可降解塑料材料提供了发展空间。

自2013年以来,伴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国内废塑料回收量逐步增长,回收废塑料质量同步提高。但由于我国废塑料回收体系仍不健全,市场毛料回收仍以散户回收为主,原料供应主体依然以小家庭作坊为主,这种回收模式具有回收利用率偏低、不能包装再生料的持续稳定供应等弊端,难以提升到发达国家水平。截至到2020年,全国塑料报废量达到7410万吨,回收利用只占30%,填埋占32%,焚烧占31%,遗弃占7%。

2020年我国塑料回收量为2223万吨。根据《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塑料回收量达到2300万吨。就2020年情况来看,目前塑料回收量还有一定的缺口。

为进一步减少塑料包装的污染,鼓励可降解塑料的发展,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可降解塑料、环保塑料的发展。2021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未来,在塑料包装行业,环保绿色的可降解塑料的应用比例将会不断提高。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塑料包装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