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是由物体(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语音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这是在绝对的物理属性层面探讨作为一种声音的语音的性质,也即把它看做一个普通的声音,不考虑人的听感,不考虑语义。从物理属性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两个相同的语音,两个人念一个a,你一定能听出来不同,一个人念两次,一定会有所不同,不信可以用prrat测试一下,其音色、音高、音长、音强一定不同。
对于一个声音决定其音色的是共鸣体的材质和结构(两把吉他音色一定不一样,不然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决定音高的是发音体震动的频率,一根琴弦想改变震动频率就只能改变其松紧,决定音长的是震动的时长,一直弹,就一直响;决定音强的是震动的幅度,小手手多用点力,声音就响一些。以上就是语音的物理性质,这些都可以用机器测定。
然而,人不是机器,无法测定这些。当然,人如果是机器就麻烦了,每次听到的声音都不一样,就没办法让这些不一样的声音负载语义,就没有语言了。
其次,是生理属性。这是人耳朵听感和发音方法结合的性质。在不考虑语义的情况下,想象人类是一种可以改变音色的乐器。那么,不同个体发出的语音就像不同两把吉他发出的语音一样。虽然绝对的物理属性不同,但是两个吉他弹的同一个音调仍被认为是相同的,这就是人的听感相同(不考虑不同母语个体之间的听感差异,这个实际上可以通过训练获得,我们学外语就是这样的)。
不同个体发出的旅游相同听感的两个音,其发音方法必定相同。想象人这个乐器的构造:肺部发出的气流像小手手一样波动你的琴弦(声带),产生的震动经过口腔鼻腔咽腔的共鸣,被人听到。
决定其音色的,是声带震动与否和共鸣腔的形状(人体材质相同,声带形状固定固定,所以只有改变共鸣腔的形状和声带是否固定)决定音高的声带的震动频率,形状固定的情况下,只能改变其松紧。决定音强的是震动的振幅,气流强,则震幅大,声音强。决定音长的是震动的时长,多出会儿气就是了。
扩展资料
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音波的频率,即发音体在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大,声音就高,反之就低。而频率的大小和发音体(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声带短、薄、紧,发音时音频就大,声音就高,反之就低。弦乐器,弦细而短,音高;弦粗而长,就低。女人、儿童的声带每秒可振动150—300次,成年男子每秒60—200次。一个人情绪激动时声音高,情绪低落时声音低。一个人声音的高低是靠控制声带的松紧来调节的。
汉语的声调和语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如:妈、麻、马、骂、吗,衣、移、椅、意。“是他?”“是他。”
语音的物理属性(性质)包括: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要素。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具有物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的性质,社会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和汉语音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