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之所以没有起兵造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因为曾国藩知道,就算是起兵造反了,自己也不可能推翻清朝的统治。读过史书的人应该都知道,在清朝中后期的时候,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兴起,很快便席卷了整片土地,而此时的八旗兵以及绿营兵早已没有任何的战斗力,于是很快天京便被占领下来了,而在太平天国占领天京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劝说曾国藩加入自己,可惜却被曾国藩给拒绝了。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当年咸丰因为无力抵抗天平军,于是便颁布诏令,许可各地自行武装,而曾国藩便是其中最大的势力。不过在湘军初建的时候,来自各方势力的猜忌便一直都源源不断,当时咸丰利用湘军拖住了一大部分的太平军,之后又派了一些满清将领带着江南,江北两个大营一起攻打天京,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最终两个大营都没能够将天京打下来,无奈的咸丰之后求助曾国藩,但是当曾国藩打下天京之后,咸丰却违背了当初的诺言,不仅没有给曾国藩封王,而且还将曾国藩的成果直接夺走了。
这个时候湘军中的将领便聚在了一起,打算像当年赵匡胤那样整一个“黄袍加身”,但是却被曾国藩给拒绝了。而且曾国藩还亲自书写了一副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以此来表达自己没有想要自立为王的想法,事实证明,曾国藩确实没有想要背叛清朝,而且动请求撤减湘军,以此来消除朝廷的疑虑。
不过当时曾国藩没有起兵造反确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毕竟当时曾国藩虽说号称四十万大军,但是真正掌握的却只有4万而已。而且当时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清朝,而是外国列强,在他们的眼中,满清才是正统的,如果曾国藩造反的话,那些列强肯定会帮助满清一起镇压他。
因为当时西方的先进文化已经流入中国,曾国藩深知封建王朝已经穷途末路,而且造反代价极大,还不如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做个土皇帝。
因为曾国潘有自知之明,如果起兵造反的话,没有成功的把握,况且慈禧对曾国潘的警惕性非常高,所以曾国潘放弃了起兵造反的计划。
所以说曾国藩他当时已经手握重权,似乎可以取代清朝,这也只不过是似乎而已,因为他还需要民心,虽然清朝腐烂不堪,但是人们还维护着它。
他虽然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如果恢复汉家江山还是不可以的,所以他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不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