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的第二十三个年头,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高龄了。由于说机能的下降以及思想开始固步自封,没有办法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手下。
例如李善长在建造府宅的时候,就只能向其他的侯爵借来壮丁两三百人。后来又因为李善长私建府宅,在民间引起很大的反响,李善长的亲戚丁斌因此受到了牵连。朱元璋想要杀掉丁斌,但是李善长却力保丁斌,这令朱元璋非常的不爽。
后来因为丁斌在胡惟庸家中做事,告诉了李善长关于胡惟庸想要造反的事。虽然李善长指责胡惟庸丧心病狂,但是却没有及时的上报给朱元璋,这也给后来朱元璋迁怒与他的根本所在。胡惟庸知道了李善长已经了解自己想要谋逆的事情,便向李善长提出一同谋逆,可是李善长却一口回绝。当胡惟庸谋逆一案暴露,家奴向朱元璋举报李善长与胡惟庸谋逆,朱元璋一怒之下处死了李善长及其叔嫂等人。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跟随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文人将士数不胜数。在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文人将士当中,主要分为两个派系,一派是淮西集团,为首的时建国第一功臣李善长,而李善长在朝中担任丞相一职。
另一派则是浙东集团,为首的是朱元璋的智囊人物刘基,刘基则在朝中担任御史中丞。这两个派系在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一直都争斗不休,李善长与刘基也一直在相互排挤。
关于李善长,我们都知道李善长是朱元璋的同乡,并且对朱元璋忠心耿耿,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朱元璋成为了皇帝之后,册封了六大公爵,其中只有李善长这一个文官成为了公爵。从只为而言,我们知道李善长的官职远远高于刘基。此外,李善长每年所领取的俸禄更是刘基的十几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十分的重视李善长。
而刘基身为一名御史中丞,手下基本上全是文官。但是这些文官都是靠嘴说事的官吏,也就是言官。刘基利用职位之便,不断在朱元璋前面搬弄是非,说李善长的坏话,挑拨李善长与朱元璋的关系。
当胡惟庸谋逆一案出现时,刘基则抓住了这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断的向朱元璋弹劾李善长。最终,朱元璋对于李善长极度的不满,将李善长与胡惟庸一起以谋逆的罪名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