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饲料是指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饲料,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两类。鸭常用的蛋白质饲料有大豆、大豆粕(饼)、花生粕(饼)、棉籽粕(饼)、菜籽粕(饼)、葵花仁粕(饼)、胡麻粕和玉米蛋白粉等植物性蛋白质饲料,鱼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大豆饼、菜籽饼等饼类饲料是大豆、菜籽等经过高温压榨制油工艺生产的饲料原料,其含油量一般较高,能达到4.0%~5.0%,而蛋白质含量较低。大豆粕、花生粕、棉籽粕和菜籽粕等是以大豆、花生、棉籽、菜籽为原料,采用溶剂浸提工艺生产的饲料原料,其含油量较低,一般为1.0%~2.0%。衡量蛋白质饲料的品质指标除蛋白质含量、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外,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的消化率指标十分重要。特别是氨基酸的消化率指标与蛋白质饲料的品种、加工工艺密切相关,在配制鸭饲料时应引起注意。
(1)大豆与豆粕 在适宜加工条件下生产的熟大豆和熟豆粕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其蛋白质含量分别是37%和43%~48%。大豆粕的粗纤维含量较低,代谢能含量较高。大豆粕根据生产工艺不同,分为带皮豆粕和去皮豆粕两种,带皮豆粕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43%~45%,去皮豆粕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46%~48%之间。不同品牌、不同生产批次的大豆粕的蛋白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这与大豆品种、生产工艺、豆粕水分含量不同密切相关。在大豆蛋白质的结构中,氨基酸组成相对平衡。对家禽营养来说,以大豆蛋白质为主要蛋白质营养来源的配合饲料仅缺乏蛋氨酸。例如,在以玉米—豆粕或玉米—稻谷—豆粕为主要能量蛋白质来源的配合原料中,在蛋白质满足鸭营养需要的前提下,仅需要补充蛋氨酸。
大豆和豆粕饲料的氨基酸消化率高低主要与其加工工艺有关。生大豆或生豆粕中含有大量的抗胰蛋白酶、脲酶、红细胞凝集素(BSA)、植酸、大豆抗原等抗营养因子,不宜饲用。湿热处理是加工生大豆或生豆粕的常用方法,能有效破坏各种抗营养因子的结构,提高饲用价值。过度加热的大豆、大豆粕不仅能使其中的抗营养因子破坏,而且,能使大豆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大幅度降低。例如,在120℃条件下,加热生大豆粕60分钟,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的表观消化率下降到68%左右,约下降15%。熟大豆在肉鸭日粮中的用量可达到10%~20%,熟豆粕在肉鸭日粮中的用量一般为15%~35%。
(2)花生粕 花生粕是生花生经过浸提去油、加热处理后生产的熟制品。生花生仁或生花生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能抑制鸭小肠中的胰蛋白酶活性,导致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研究表明,未经热处理的脱脂花生粕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是脱脂生大豆的47%。生花生仁中也具有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因子、花生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
经熟化处理的花生粕是我国常用的蛋白质饲料,其蛋白质含量在45%~51%之间,味香甜,适口性好,是优质蛋白质饲料。在花生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相对较低。在肉鸭和蛋鸭配合饲料中使用10%以上的花生粕时,应特别注意补充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花生粕的氨基酸消化率高低与加工工艺有关。普通花生粕的氨基酸消化率较高,能达到90%左右。花生粕易发霉变质,应确保储存环境干燥、通风。花生粕在肉鸭和蛋鸭日粮中的用量一般为10%~20%。发霉变质的花生粕对动物肝脏、心脏具有极强的破坏作用,抑制肉鸭生长,降低蛋鸭产蛋,导致死亡。禁止在鸭饲料中使用发霉变质的花生粕。
(3)菜籽粕 菜籽粕是我国常用的饲料原料,味苦,适口性差,蛋白质含量在33%~38%之间,氨基酸组成相对平衡,含硫氨基酸丰富,赖氨酸含量较低。菜籽粕的氨基酸消化率低于豆粕和花生粕,其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一般在70%左右。
普通油菜籽中含有丰富的硫葡萄糖甙(GS)、芥子碱、单宁和植酸等抗营养因子。硫葡萄糖甙本身对动物健康无危害,但是,其分解产物异硫氰酸酯(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