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作为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虽然说某种程度上受李世民的影响,但是单凭李世民一人的推动作用绝不会让兰亭序影响这么深远,学习书法的人临摹兰亭序是学书的必经之路。
兰亭序全文三百多字,单从文字意境来讲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副美妙的画卷。“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读起来多么舒服。
兰亭序这幅作品被评价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和好友们在兰亭集会时酒后尽兴发挥的一副作品,其书法艺术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书法角度来看,历朝历代都有临摹作品。其中以冯承素的摹本,褚遂良的临本最为突出。虽没有真迹流传,单凭临摹本可窥兰亭一斑!魏晋时曲水行觞祓禊的风俗很盛行。魏明帝建第一个流杯亭,晋武帝很关切发问如上述。晋怀帝于洛阳天泉池南石沟引御沟水,池西积石为禊堂。东晋海西公也在 建康钟山立流杯曲水。
而王羲之等会稽山阴兰亭正是行这习俗。因祓禊用水洗濯,必需临河,所以《兰亭序》既称为《禊帖》,也称为《临河序》。两者实为一文有 所增减。《临河序》说众人之游,《兰亭序》后段侧重抒写个人的感慨。
兰亭序全篇21个之字,每一个字都独具风神,绝无雷同之感。全篇气韵通畅,一气呵成,点画变化多端,结体开张有度,游丝引带浑然天成,就凭这些兰亭序也不是吹捧起来的!
综上所述,兰亭序绝非后人吹捧起来的,而是靠实力证明它的美轮美奂!
《兰亭序》的书写风格代表了中国书法行书的完全成熟,以后的行书即使水平再高,也是在兰亭序的基础上的发展,《兰亭序》开创了一种新的书体形式,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兰亭序》,行书的完全成熟,可能还要再晚几年。
《兰亭序》的书法精美奇妙,古人称王羲之作《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飘若浮云,娇如游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一改汉魏以来质朴稳拙的书风,开妍美流便的先河,其雄秀之气,似出天然。
改汉魏以来质朴稳拙的书风,开妍美流便的先河,其雄秀之气,似出天然。
其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以及所承载的社会历史和人文价值,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