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就有这“忠孝两难全”的说法,但与此同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忠臣比于孝子之门”。这两种说法看起来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将其放在一起看的话,就不免会有些冲突,看起来是自相矛盾的。但是实际上这两个说法并不矛盾,而是从两个不同方面来阐述了“忠”与“孝”之间的关系。这两个说法必须要带入到特定的场景之中才能够真正显现出其原本的含义。
忠孝两难全这个说法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这其实是一个组合词,意思是当我们需要面对向国家效忠和对父母尽孝的时候,往往很难面面俱到。尤其是古代时候,很多人都怀着建功立业的理想,想要表现自己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然后这时候他们就需要考虑到自己的父母了,因为外出建功立业的话就必须离开自己的父母,不能够对他们尽孝,所以很多人在此时都会面临抉择的问题。
而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当国家面临为难的时候,那些尽孝的人往往都会选择尽忠,选择报效自己的祖国。因为他们平时在家中是能够做到尽孝,所以父母也因此会非常乐意自己的孩子去报效祖国。这些人的品质往往也是非常良好的,因此最后成为一代忠臣。因此“自古忠孝两难全”和“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看上去是矛盾的,但是实际上是应用在不同的两种场景之中。
对于我们来说,很多话看起来是自相矛盾的,但是往往这些话所应用的场景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情境之下,这些话就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意思上,而是有着其深刻的含义,所以每当我们听到一句话的时候,应该好好想想这些话所能够应用的场景。
没有矛盾,忠臣孝子确实是相通的,品格高尚的人忠义和孝心是都有的,但是有时候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不得不暂时舍弃一方。但即使这样,从内心来说,他并没有忘记忠孝。
实际上这两个说法并不矛盾,而是从两个不同方面来阐了“忠”与“孝”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带入到特定的场景之中才能够真正显现出其原本的含义。
这个没有矛盾的。首先寻求忠臣必须要在有孝心的人家里选择,这样的人有道德,有担当和责任心,但是变成忠臣以后就要为大家舍小家,没法照顾到自己的父母亲人,所以再做到孝心就很难。
自古忠孝两难全也不是没有道理,古代如果做个忠臣的话大大小小都会和家庭有矛盾,比如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远离自己,不要做危险的事情,但是他的孩子是个将军需要去边疆保卫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