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好汉用餐,动不动就几斤牛肉,是不是在吹牛?
和如今不同,牛在古代,可是比较独特的存在,古代没有机械耕种能力,对注重农业发展的国家来说,耕牛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源。
因此大多数朝代建立后,禁止宰杀耕牛,都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像包拯还判过著名的牛舌案,也是围绕着耕牛发生的。
可是在水浒这些书籍里面,牛肉好像成了当时人们的日常饮食,梁山好汉们动辄就到馆子里面好好吃一顿牛肉,还动不动就是几斤。
确实,吃牛肉代表着豪爽和阳刚的一面,可真按古代那种规定,好汉们能吃到牛肉吗?还能牛肉管饱?就算在今天,一般小民之家也不能这样吃吧!
其实,法律规定严格,并不代表吃牛肉,就真的不符合真实历史了。
官府历来确实是不允许宰杀耕牛,当时除了北方草原,应该还没有什么专业养殖肉牛的产业,因此大街上要想随意卖牛肉,可能就会坐牢被杀了。
可是牛肉确实是好东西,千百年来,牛肉一直都是中餐里面的重要一环,在肉类里面牛肉确实是好吃。即便到了现在,牛肉依旧是备受推崇的肉类。
古代也是一样,人们很喜欢吃牛肉,即便法律规定了不能随意宰杀牛,吃牛肉,并不代表底下人们就真的照办,只要不被查到就行了。
就拿禁止杀牛最严格的宋朝来说,官府是真管不了,宋真宗下了严令,结果他出巡的时候,就发现百姓们杀牛卖肉都成了常事。
后来官府也是不断想要禁止杀牛,可大部分的百姓根本就不吃这一套,官府一开始确实会按照法律严办,问题是吃牛肉的人实在太多了,百姓就爱这口,你再怎么禁止,他们也会想办法去吃的。
朝廷的法律确实可以约束民众,可当国内的民众流行吃牛肉,都好这一口的时候,法律就真的很难管了,总不能把这些人都给处决了吧!
因此,禁令发布后,看到根本就没有效果,百姓该怎么吃还是怎么吃,后来朝廷索性任之了。
法律摆在那,底下民众该怎么吃还是怎么吃,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宋仁宗还推出了牛肉税,可见朝廷在吃牛肉的问题上,已经向民众们妥协了。
像宋真宗、仁宗时期,已经是国家比较强盛的阶段,政府的控制力还是很严的,对牛肉的管控都成这个样子,那么生活在宋末,政府管理能力大幅度下滑,梁山好汉们吃牛肉就更没几个人管了。
那个时候官府们,应该是考虑如何更美味吃牛肉,因为大家都吃。
此外,梁山好汉们有着吃牛肉的便利条件,梁山里面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地方黑势力、流寇之类的。
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不是什么良民,像武松,鲁智深这些人行走的地方,大多都是一些深山老林,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与普通人完全不同。
正常人没几个会去黑店吃饭的,梁山好汉们就经常关顾这类的场所,前面说过,北宋官方对于民间吃牛肉都无法禁止,这些黑店,本来就不是什么正经做生意的地方,他们卖牛肉就太正常了。
其实官府禁止宰杀耕牛,是为了保护农业,有过这类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在农民家庭里面,耕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有时候耕牛都是家庭的伙伴了。
可禁止杀耕牛,本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它是注定无法得到民众的支持的,因为古代人们的生活质量,确实是比较低,各类物资的生产能力非常有限。
即便是皇帝,他们的饮食与现代人相比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民间百姓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能吃到的肉本来就很少,许多人也可能一年到头都吃不到什么肉,把牛禁了,百姓就又少了一类能吃的东西。
还有一点,像很多耕牛老去之后,它们的死亡是注定的,老了或者生病伤残都无法正常劳作了。
像这类的牛,不吃了的话还是白白浪费了,这类的特殊情况,法律已经很难管到底了,毕竟民众还要生活,不能剥夺了他们主要的需求。
况且吃牛肉这个事情,大部分还真不是民间百姓,穷苦百姓才根本舍不得吃肉,在古代吃肉的主力,还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
除非政府能让这些富贵人也不吃牛肉,才有可能彻底杜绝宰杀牛的风气,这种事情想想也知道是不可能出现的。
所以古代一方面禁止,一方面大家该怎么吃还是怎么吃。梁山好汉们对于法律也不那么在乎,后来都一个个造反了,就别指望他们严格遵守法纪了。
因此梁山好汉吃牛肉,而且一餐吃几斤,倒也不算是虚假之事。
是事实,宋朝末年,政府管理能力减弱;梁山好汉中大多数人都是一些黑势力和流寇之类的人物,他们吃牛肉,动不动就几斤也算正常。
是吹牛,在宋朝的时候,吃牛肉可是犯法的,会被砍头的。
我认为是确有其事的吧,因为我感觉几斤牛肉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多。我都能吃下,更别说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