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几个基本观点

2025-02-25 11:52: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决定或者影响我们感受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如何赋予这个事件意义,换句话说,意义不来源于事件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解释这件事情。

2,当我们体验痛苦的时候,我们的信息处理过程可能会出现歪曲。

认知歪曲并不是是导致情绪障碍的原因。

认知歪曲是维持和加重情绪障碍方面的原因。

常见认知歪曲:

全或无,非黑即白,贸然断定,贴标签,读心术等

3,认知分三个层次

自动想法,中间信念,核心信念

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和意义决定我们的体验。无论内归因和外归因,归因方式本身不是问题,归因是否能符合现实才是问题所在,问题在于这个归因是否僵硬,是否极端,和偏离现实。

对特定事件的解释受信念的影响。信念分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

中间信念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规则,也就是生活中我们行为的指导原则,它决定了我们如何行动,比如如何进行人际互动。

中间信念对应的是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心理障碍的患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个僵硬,刻板,局很的行为模式。

这种僵硬刻板局限的行为模式,背后是一个僵硬刻板局限的中间信念。

中间信念是为了进一步建立和发展自我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

所以这些信念都跟接纳,能力和控制有关。

接纳是说我是不是被别人接纳,我是不是可爱,被别人喜欢的。

能力,就是说我是不是有能力的。

控制是我是否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我是否可以把握自己,这个世界是不是可以预测的,这个跟安全感有关系。

最深层次的信念是核心信念。

核心信念是关于自我,他人和世界最具概括性的看法,非常稳定。

关于自我的核心信念往往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我可不可爱,是不是有价值,另一个是我是不是有能力的。

所以关于自我的消极约核心信念一个是我不可爱,一个是我无能。

核心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我们生命的早期和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的人物相互互动过程当中,我们认同了照料者对我们的态度和看法。

婴儿是从母亲的眼睛里面发现了自己,越是小的孩子越会认同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和对自己的看法。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父母贬低,被父母责骂,他就会从母亲眼睛里看到一个不值得被父母爱的,不可爱的孩子,他就会认同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形成我𣎴可爱的核心信念。

对他人的核心信念与对自我的信念是同时产生的,也是在关系里产生的。

如果一个人关于自我的核心信念是我无能,那么他关于他人的核心信念就可能是别人都是苛刻,别人对我都是严厉的、不友好的。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忽略,被抛弃甚至被虐待,包括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他可能发展出对自我的核心信念是我没价值,对他人的核心信念可能就是没有人会真的爱我或者我不值得被人爱。

对世界的核心信念是有关安全不安全,温暖不温暖。

如果一个人从小受过很多伤害,或者有过很多被抛弃的经验,他就可能觉得这个世界是很不可预测的,这个世界是危险的。

如果一个人从小有很糟糕的经历,形成了功能失调的核心信念,比如我不可爱,没有人喜欢我,这样的一种核心信念势必承载了大量的痛苦的情绪。

和消极的核心信念相关联的一定有很多消极的情感如悲伤,委屈,愤怒,我们怎样去应对这些消极的情感呢,我们就会发展出一系列补偿策略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