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常态下破解经济体制改革难题

2025-02-24 14:27: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问题倒逼改革,不进则退;不改革,社会的巨大变迁很可能诱发更尖锐的社会矛盾。
中国当代改革历史进程其实质就是不断用改革解决问题的过程,唯有时刻以改革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广大人民所吁所求的问题,国家和民族才能够不断前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金融体制、财税体制、资本市场、户籍制度、教育医疗、计生体制等各领域的改革,无一不是回应人民所呼所盼。
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挑战不可谓不大,经济持续下行暴露出的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扩大、金融机构呆坏账上升、地方债务风险加剧等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摆在我们面前。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须持续全面深化改革,舍此别无他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特别是重点强化民生领域投资,是提升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并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重要抓手,也是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争取时间空间的重要举措,是完全必要的。从长远看,归根结底还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制度要红利。
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在哪里?很清楚,人民的吁求就是问题之所在,就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所在,就是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正如总书记所说,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商事制度改革、政府负面清单管理等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万众创新”“草根创业”之局面蓬蓬勃勃,无不彰显中国改革的动力在民间。
总书记之所以强调改革思维,之所以强调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就是要彻底破除陈旧的思维模式及其背后固化的利益藩篱,极其鲜明地昭示了改革的取向和目标。一直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各色各样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模式直到现在仍以种种变体存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破除陈旧思维,就是要在经济方面破除各种阻碍个人实现选择自由的障碍,强调公平正义;强调改革思维,就是要强调为保障个人选择自由创造条件,破除制度性约束。
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是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的自由流动。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在推动土地、资本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个人选择自由进而实现经济自由的权利,促进了社会的生长发育。总书记讲话中所强调的改革要回应人民所呼,其实质是我们党以人为本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自然回响。
新常态伴随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需要破除旧思维、树立新思维,关键是要坚持改革思维。以改革思维引领新常态,创造新机遇,释放新红利,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努力爬坡过坎迈向新高度,行稳致远实现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