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去踏青呢?

2025-05-06 18:10:2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因为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权作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唐代诗人王维诗句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一方面说明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清明”与“上巳”渐渐融合的趋势。

由于清明扫墓,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扫墓者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而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


回答2:

踏青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习俗,而且历史也十分悠久,早在远古的农耕时期,就有了祭祀、迎春的习俗出现。


而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慢慢演变发展,成为了一种礼制。后来,到了现代,因为工作或是学习的原因,人们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出去郊游、踏青,更多的人就选择将踏青与祭祖的事情一并进行。

清明踏青也不是现代才形成的习俗,但是起源并不是清明节,而是清明节之前就有的上巳节。上巳节的时候,人们会到水边进行春游和祭祀,目的是除去灾难,求得福气。

上巳节是在三月上旬的一个日子,在曹魏之后,这个日子就固定在了每年的三月三日。因为已经在家呆了一整个冬天,上巳节这天也是很多青年男女们相会的日子。

人们的活动逐渐演变为郊游踏青,又因为上巳节和清明节的日期比较接近,所以人们就把游春的活动往后推迟到了清明节的时候。

回答3: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回答4:

祭祖,顺便游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