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在《锦瑟》写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心里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呢。只是儿女情长吗,只是悼亡故人吗,只是伤怀社稷吗。都不尽然。他真正想说的是,人生的全部际遇大都相似,不论是儿女情长,朋友知己,还是仕途功名,社稷庙堂,它们大都如此:当你凝望过去的时候,过去也在凝望着你,只能望着,不能回去。人生经历过的百件万件事,遇到的千百人与物,能跟着自己一起往前走的,只能是一时一地一人一物。而其余的所有,都会树在原地凝望着你的后背,只待有一天,你也回头凝望它。
全诗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说道的是对过去的感怀,读来却还有一分惋惜与自嘲。或许是身世遭遇,天资聪颖的李商隐,二十岁便考中进士,却遭人妒忌被大考刷下,怀才不遇。屡遭排斥,未得大展抱负,中年丧妻,受人贬斥,好像没有什么坦途。都说此诗是写予亡妻之作,但谁又能说,晚年的他,回首往昔之时,想到的只会是爱妻,而不会有自己波折的一生呢?深情留在作品间,那无限的怅惋都将抛诸诗外,人生,忽而就是一世,到头来,谁都不过留下一场回忆而已。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就是这样寥阔、温暖、高贵、美好的画面,没有一个字用了代表悲伤的物象,更别提什么“凄凄惨惨戚戚”;沧海还是沧海,却分明不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沧海;明月还是明月,却分明不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明月;暖阳还是暖阳,却分明不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的暖阳;美玉还是美玉,却分明不是“玉人何处教吹箫”的美玉。
我对锦瑟的理解
锦瑟
[ 唐 ]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锦瑟》是李商隐给自己的一生写的感受。这个感受,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莫名其妙”。
2.他把自己比作锦瑟。生出来就与众不同。莫名其妙(无端)就有五十弦,就多了25根弦。
比其他的锦瑟复杂得多。不过,他说的很清楚,一柱一弦都让他想起了过去,思华年。
3.他第一个想起的是,碰到的一些事情真是糊里糊涂,就像庄周梦蝴蝶那样。搞不清楚。
4.有些事情是前后颠倒,就像望帝托杜鹃。杜鹃是望帝死了之后的灵魂化的。望帝在的时候,杜鹃不在,没有出生。望帝把春心托给杜鹃,不是前因变后果了吗?不是事情前后颠倒了吗?
5.有些事情明明是美好的,却带着遗憾(污点)。海上升起的明月,就像一粒明珠。明明是明亮的,里头又带有黑影,这个黑影就是珠(明月)的泪,这很矛盾,真想不明白啊。
也像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本来是生产玉的地方,但在这里是玉的代名词。蓝田就是玉 玉就是蓝田。蓝田日暖,也就是玉在阳光的照耀下,本来应当很明亮很清澈。可是无端的看到生了烟(玉里头有雾,有杂质)。
这一切不是莫名其妙吗?
7.本来这些事情是后来才会想起来,回忆起来的东西。可是就在当时已经觉得惘然了。
8.所以这首诗全是用比喻来感叹自己一生活得糊里糊涂,莫名其妙,不明不白的东西太多了。这是个总体的感觉,不是针对某一件事情而写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