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3-1给出了中国部分大、中型铜多金属矿田水系沉积物铜异常的地球化学统计参数。从中可看出,异常规模和异常强度受景观类型、矿床成因和出露条件的影响较大。
(1)铜异常面积在24~156km2之间,以湿润低山丘陵区的安徽沙溪隐伏中型斑岩铜矿的异常面积为最小(24km2),以湿润中山区的云南老厂-卡房大型夕卡岩型铜矿的异常面积为最大(156km2)。同一成因类型相同规模的矿床,因景观条件的不同,铜异常面积差异较大。如大型火山型矿床的铜异常面积是湿润低山丘陵区>湿润中低山区>干旱荒漠区;大型斑岩型矿床中以高山峡谷区铜异常面积为小,湿润低山丘陵区铜异常面积为大。高山峡谷区的铜异常面积较之同类型的其他景观的异常面积为小。在湿润低山丘陵区,以斑岩型矿床的铜异常面积为大。在湿润中、低山区,以夕卡岩和火山岩型矿床的异常面积为大。在整个湿润地区,大型矿床的铜异常面积普遍大于中小型矿床,然而在总体上异常面积与矿床规模没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如在湿润低山丘陵区,大型火山型矿床的异常面积略大于中型矿床;中型岩浆矿床的异常面积则大于大型矿床;而对于夕卡岩型矿床,中—大型矿床的异常面积为72~108km2,中型矿床的异常面积为80~84km2。
表1-3-1 中国部分大、中型铜多金属矿田水系沉积物Cu异常地球化学参数
异常面积为Cu衬值异常确定。
(2)铜异常强度界于(22.18~1088.91)×10-6之间,多数在(30~200)×10-6。从不同类型矿床的铜异常强度看,夕卡岩型>热液型>斑岩型>火山型>岩浆型。从不同景观各类矿床铜异常平均值分析,干旱荒漠区、森林沼泽区和湿润中低山区较低,其他景观区则较高;而在湿润低山丘陵区,则以南方比北方高为特征。从相同景观相同成因类型矿床的异常强度对比看,高山峡谷区大型斑岩型矿床的铜异常强度是(41.565~718.078)×10-6,中型矿床的异常强度是160.329×10-6;在湿润中山区的夕卡岩矿床中,大型矿床的异常强度大于中型矿;在湿润低山丘陵区的火山型矿床中,大型矿床的异常强度与中型矿的异常强度差异不大;在湿润低山丘陵区的夕卡岩矿床中,大型矿床的异常强度为(110.185~210.775)×10-6,中型矿床的异常强度为(29.29~357.848)×10-6。显然,异常强度与矿床规模也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地球化学背景值的高低制约着异常下限的高低,而异常下限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异常面积和异常强度。在地球化学背景值高低不同的地区,背景值高的地区,异常下限就高,异常面积可能就减小,异常强度可能就大。在地球化学背景值相近的地区,异常下限的提高或降低,则会影响异常面积和异常强度的增大或减小。
综上所述,异常强度和异常规模是受景观类型、矿床成因、矿床的产出条件和异常下限以及其所处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等诸多因素制约的。在理论上异常面积和异常强度与其矿床规模成正比关系,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完全如此。吉林的赤柏松矿床,异常面积达116km2,而异常平均值和平均衬值仅为28.6×10-6和1.09,表现为—大面积的弱异常,这可能与该地区铜的地球化学背景值低有关。西藏的玉龙铜矿,异常平均值和平均衬值为718.1×10-6和1.45,而异常面积却为72km2,这可能与该地区水系切割较深不无关系。新疆的阿舍勒大型铜矿床由于其为半隐伏矿床使得其异常面积和异常强度均较小。安徽沙溪隐伏斑岩铜矿的异常面积和异常强度均属最小之列。
在影响异常面积和异常强度的各种因素中,异常下限、景观类型和矿床产出条件的作用较大,成因类型影响较小。因此,异常面积和异常强度与其矿床规模并不一定成正相关关系,在根据1∶20万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成矿预测时,不宜单纯依据异常面积或异常强度来推测矿床规模,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
表1-3-2列出了各种类型铜多金属矿田上39种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的平均含量及其变化范围,可以看出同一类型不同矿田之间和不同类型不同矿田之间,异常的平均含量水平是不同的,且变化范围比较大。例如,不同类型不同矿田Pb异常的平均含量在(12.38~5742.52)×10-6;其中火山岩型铜矿Pb异常的平均值为176.74×10-6,变化范围在(25~342.36)×10-6;夕卡岩型铜矿Pb异常的平均值为646.2×10-6,变化范围在(23.67~5742.52)×10-6;斑岩型铜矿Pb异常的平均值为94.69×10-6,变化范围在(12.38~291.38)×10-6;热液型铜矿Pb异常的平均值为77.11×10-6,变化范围在(33.18~150.54)×10-6;岩浆型铜矿Pb异常的平均值为21.68×10-6,变化范围在(14.33~28.4)×10-6;层控型铜矿Pb异常的平均值为337.7×10-6,变化范围在(18.44~1295.6)×10-6。Zn异常的平均含量在(72~3634.54)×10-6;其中火山岩型铜矿Zn异常的平均值为189.54×10-6,变化范围在(113.94~334.65)×10-6;夕卡岩型铜矿Zn异常的平均值为528.98×10-6,变化范围在(73.5~3634.54)×10-6;斑岩型铜矿Zn异常的平均值为140.25×10-6,变化范围在(72~253.24)×10-6;热液型铜矿Zn异常的平均值为183.29×10-6,变化范围在(124.24~292.11)×10-6;岩浆型铜矿Zn异常的平均值为77.07×10-6,变化范围在(74.65~78.36)×10-6;层控型铜矿Zn异常的平均值为519.56×10-6,变化范围在(61.76~2543.5)×10-6。
表1-3-2 不同类型铜多金属矿田39种元素异常平均值
注:①含量单位:Au、Hg为10-9;Al、Ca、Fe、K、Mg、Na、Si为%,其他为10-6;②n=矿床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