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情节在原著里并没有,它是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里出现的,是属于电视剧对原著的一种改编。而那时恰逢是贾母生日,南安太妃来祝寿,要召见姑娘肯定不会只见一个人,所以探春说去叫林姐姐,是要一块去的意思而已。
而某个王府的太妃或王妃来访,要见见姑娘们这种事,对贾府这样的豪门贵族来说,应该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以前,探春、宝钗、黛玉等人应该是经常一起出来见客的。而这次南安太妃来,探春并不知道真实目的,第一反应是和上次一样,并不奇怪。此时的湘云已走,宝钗也挪出了园子,上次的几个人中只有黛玉还在园内,那么叫上黛玉一起去贾母处,也是很合理的。
剧中南安王打了败仗,皇帝要南安王的妹妹远嫁和亲,为了找人代替亲生女儿远嫁,于是南安太妃前来认义女。但在此时的贾府中,合适的女孩不止一个,为何单单选中了探春呢?这里面涉及了很多东西。
首先迎春和惜春两个人可以先行排除了,迎春太过懦弱,而且身体一直不好,远远不及探春优秀,和番或许不会那么顺利;而惜春又太过年幼,年纪也不合适;那么剩下合适的人就剩下探春、黛玉、宝钗、宝琴几个,宝钗姊妹肯定不合适,她们只是贾府的亲戚,且宝琴有婚约,也自动排除。
而黛玉和探春,本是是贾家小姐中面的佼佼者,在贵客面前,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让贾母叫出来见客的,所以她们本该是一起出来的。得知只叫了自己一个人,以探春的聪慧,定是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同,又加上对情势的了解,心生疑虑,也是自然。
87版电视剧中,南安太妃要见探春,王夫人打发周瑞家的来传话:“三姑娘,三姑娘,南安王府的太妃来了,要见三姑娘呢”探春失落起来,答道:“哦……那我去叫林姐姐”,周瑞家的忙道:“不用了,太太说了,南安太妃只见三姑娘”……
这一段对话中,传递一个信息,就是南安太妃单要见探春一人。探春好像也猜测出用意,想拒绝又不能拒绝,只得应允。我们从探春的判词和各种细节可以肯定探春结局是远嫁,这是红学中公认的结局,当然具体嫁哪里还有待商榷。87版电视剧采用探春被作为南安太妃女儿和亲的结局,大抵也跟书中一些线索有关。为什么偏偏是跟南安太妃有关?
首先,贾家三位姑娘不假,但惜春个性倔强偏执,牛心古怪,且孤高自许,一心想着与青灯苦佛相伴,对于社交,大抵没有兴趣。迎春呢?为人懦弱,虎狼盘阶尚谈因果,不善言辞,不大喜欢与人社交。相对于两姐妹,探春实在太拿得出手了,这是贾母仅叫探春的原因。
其次,为何用“陪着”两字点缀探春?我想贾母是个聪明人,知道南安太妃的用意,故而用“陪着”两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字眼避免尴尬,毕竟古代女子被人拉去相看是很难为情的事。事实证明,南安太妃见到几个姑娘后,第一个拉的就是探春的手夸赞不已。而这一见面,已经暗示探春远嫁与南安太妃有关。87版在此基础上强调这一用意,估计也是考虑有的观众没有读原著的基础,加上影视剧习惯夸张的表现手法,便隐去了薛林史几个姑娘见南安太妃的情节。
探春和林姐姐要好,有什么事情,都要和林姐姐商量。可惜探春远嫁,林姐姐好孤独。传递一个信息,就是南安太妃单要见探春一人。探春好像也猜测出用意,想拒绝又不能拒绝,只得应允。探春知道南安太妃是要相看她的人品性格,拒绝不了就想找个人作陪。
女人本来就心细,更何况是他们,我们先看原著里的这段文字是怎么写的。探春听闻太妃单独召见她之后,没说一句话,第七十一回里,南安太妃来给贾母祝寿,要见宝玉,贾母回说宝玉“跪经”去了,这就是探春听说太妃召见时要找林姐姐的出处然后又要见小姐们,贾母是这么安排王熙凤的: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就默默地走开了,然后是她远去的长镜头背影,悲凉的音乐渐起。
因为探春已经猜到了南安太妃的用意,很聪明。探春听闻太妃要见,为什么要去找林姐姐?其实很简单,这时候是贾母生日,南安太妃来祝寿,要召见姑娘的话,肯定不会是一个人,所以探春下意识地说去叫林姐姐,意思是要一块去,仅此而已。而且这样的事,对贾府这样的豪门贵族来说,应该有过不止一次,某个王府的太妃或王妃来访,要见见姑娘们是常有的事。以前,探春、宝钗、黛玉等人应该是经常一起出来见客的。
拒绝不了就想找个人作陪。聪明人都是这样,最后只剩下黛玉和探春,选谁呢?这时候的贾府,还是贾母说了算的,在探春和黛玉之间,她会选谁?当然是探春,而王夫人也深知黛玉是贾母最疼的外孙女,身体又娇弱,且也是贾母亲戚,不是贾姓之人,最后合适的就只有探春了。所以我们看,无论是从贾母的立场,还是从王夫人的选择上,或者是从大局上,探春都是唯一且最合适的远嫁人选。而且探春本身的聪明、干练、机敏这些优秀品质,也决定了她是最合适的人选。
因为外府的女眷要见贾府的小姐,一般黛玉都会出来见面,探春是想找黛玉一起去见南安王妃,只是没想到这一次,南安王妃只想见自己一个人。这一情节其实是影视剧版本的红楼梦改编的情节,很多人觉得探春是为了祸水东引才找黛玉的。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文本中的探春没有找过黛玉,更没有想让黛玉为自己出嫁的意思。探春远嫁早已是注定的结局。
《红楼梦》文本中,南安太妃为贾母祝寿,便提出要见贾府的小姐们。她并没有单单只点了探春一人,反而是贾母先是点了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这几位小姐,之后才点了探春出来。而影视剧版本中,却改成了南安太妃指定要见探春。探春一开始听到周瑞家的叫她去见客,还以为像是平常见客人一样,所以下意识说找黛玉一起去。
可周瑞家的接下来却告诉她,南安太妃只要见她一个人。探春才一个人去见了南安太妃。影视剧版本的情节改动往往是为了突出一种戏剧性、冲突性。编剧很可能确实是想让观众以为探春是想找黛玉当挡箭牌,或者是为了突出探春的惊慌,想找林黛玉壮胆,这也暗示着探春知道南安太妃是想找一个人远嫁。
当然文本中的设置是与影视剧版本有所不同的。影视剧中借探春的口,提了林黛玉,让观众展开想象。而文本中,作者却没有特意点出林黛玉,反而是有意突出了探春。南安太妃和贾母说想见见贾府的小姐们。她没有点出想见哪一位。贾母第一反应就叫了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这三位小姐,之后才提出探春。
这是因为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她们三人确实是贾府中比较优秀的三个小姐,而且贾母也很喜欢她们。而贾府真正的三位小姐迎春、探春、惜春中,也就只有探春是比较优秀的。所以贾母才点出了探春。
贾母这种心理很容易理解,就像是小的时候,家长总喜欢叫孩子表演才艺一样,贾母这是向南安太妃“炫耀”贾府里面有这么多优秀的小姐们。如果是这样,那大多数时候,外府的女眷来见贾府小姐的时候,也都是这几人经常出来会客的。所以探春下意识想到找黛玉一起去。
文本中的情节,贾母最后点出了探春,也许正是因为她赞成探春远嫁。对于一些人所认为的探春想要南安太妃看上黛玉,让黛玉替自己出嫁这种想法,我觉得是不可能的。因为南安太妃摆明了,是想在贾府选一个小姐认作义女,代替真正的南安王的女儿远嫁。那她不可能会选林黛玉。
因为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虽然也是贾府的后代,可总归不是真正的小姐,而且父母双亡,贾母也不肯让林黛玉远嫁。探春既是贾府的小姐,样貌品性都是上等,反而是她远嫁比较合情合理。
影视剧中,故意突出南安太妃见探春这个情节,其实是预示着探春远嫁的命运。而探春自己或多或少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才会在周瑞家的叫她去见南安太妃的时候,感到害怕,想找林黛玉一起去。在知道了南安太妃只见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探春变得很失落。或许她早就知道这代表着什么,才会如此情绪化。
总的来说,探春想叫林黛玉一起去见南安太妃,是因为大家族会客的习惯,也是因为她找到远嫁的事情,感到害怕。
在原著中并没有探春拉着黛玉一起去见南安太妃的情节,原著中是这样描述的:
“既这样,叫人请来。”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
南安太妃见探春时,贾母还安排了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三位姑娘来,并且说叫探春做陪,这一段就有意思了,她为何只叫探春来呢?证明南安太妃想见的还是探春。
而87版的《红楼梦》中,是这样安排的,在贾母的生日宴会时,南安太妃来访,然后提出要叫探春,王熙凤立刻安排周瑞家的去叫出探春,当探春听到这件事情后,有些怏怏的,便说我去找林姐姐一起去,而周瑞家的说,南安太妃只见三姑娘。
这一段是电视剧中加上的情节,并不是书中描述的,有人说这是探春祸水东引,想把这件事情转嫁到黛玉身上,首先探春并不知道南安太妃叫她做什么?她引到黛玉身上又有何用处呢?
探春是一个闺阁女子,虽然精明能干,可是并没有单独见长辈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难免有些紧张,也是有情可原的,所以叫上一个要好的姐妹也是正常反应。
一、原著中,贾母为何要把史、薛、林都叫出来,这完全是为了壮一下贾府的门脸,同时为了推出贾探春
不难看出,贾母叫出了这几位姑娘都是贾家最拿得出手的姑娘了,当然这几位姑娘的未来肯定不是贾家做主的,所以她们才是真正的陪衬,而贾探春才是这次事件的主角。
以贾母的精明,在这这之前可能早已经听到了一些什么风声,她怎么会糊涂到不知道南安太妃此来的目的呢?贾家的女儿都有一个使命,那就是为了家族荣耀而生,从元春到探春,这都是她们逃不出的宿命。
贾母为何不叫迎春出来呢?除了迎春自身的性子懦弱,不适应大场面外,还有一点很重要,迎春的未来贾母是做不了主的,如若不是如此,迎春也不会嫁给孙绍祖那个禽兽了。
惜春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同为贾家的小姐,惜春的年岁尚小不说,她的未来贾母也无法干涉,更何况惜春是一个生性凉薄的姑娘,她的理想是常伴青灯古佛,考虑到这些实际因素,贾母也不会为难惜春的。
在出场的四位姑娘中,史湘云的婚姻问题,肯定与贾府无关,而薛宝钗是贾家的外戚,与贾家更没有牵扯了,黛玉就更不用说了,她不但是贾母的心肝宝贝,更是林家的嫡长女,贾家也无法干涉她的未来。
除此之外,贾家能做主的姑娘就是探春了,实际上贾母说让探春作陪,哪里是真的叫她做陪呢?她才是这次事件的主角。
二、影视剧中改编的情节,探春要拉上黛玉,完全是因为探春胆怯的心理
探春再精明能干,她也是一个闺阁中的女子,第一次要单独见一个尊贵的客人,她的心中难免会紧张,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了。
黛玉在众位姐妹中,最为出类拔萃,而且她聪慧过人,在面临大事面前,黛玉是一个可以商量的人,所以探春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急需一个人给自己鼓劲,哪怕就是在旁边陪着,也可以缓解她的心情。
同时,探春还是有一些私心的,如果遇到无法应对的情况时,黛玉可以是一个挡箭牌。
可是无论怎么想,探春都逃不过为家族牺牲的命运,她是贾家的女儿,她出生的命运就决定了她今后的婚姻,一定是一场利益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