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带来的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2025-04-26 10:24:3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次生波。一般来说,震中距越远,周期越大。我是搞地震监测的,给你提供个参考吧。一般来说,震中距在1000KM以内的叫近震,近震的周期是最小的,大约在0.4-1.0秒之间,也就是说频率大约在2.5-1赫兹之间,随着震中距的加大,周期越来越大,频率也就越来越小,而次声波的频率一般在20赫兹以下。

回答2:

震动能量在空气中以波动形式传递,人的三块听小骨和鼓膜通过神经系统能够感受20HZ-20KHZ的震动,在这个频率内的震动波属于声波。低于它属于次声波,超过它属于超声波。地震时和地震前,地壳震动产生的波波长较长,波长和频率成反比,所以频率较低,属于次声波。(试想一下是大钟的声音频率高还是铃铛的声音频率高呢?)

回答3:

地震带来的波是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而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被称为超声波。因此,地震时产生的波动是次声波。
值得注意的是,人耳无法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因此人们无法直接听到地震时的次声波。但是,科学家可以通过仪器记录这些次声波,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