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朋友式的亲子关系

2025-02-25 10:48: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我想告诉父母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尽可能多的陪伴他们,建立起“玩耍”的友谊。

钱钟书先生同女儿钱媛良好的父女关系就得益于钟书先生从小的陪伴,正是这种从小玩到大的友情,才形成了钟书先生和阿园“好哥们儿”似的关系。

在孩子小的时候,陪伴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小孩子是一种很没有安全感的生物,而孩子的安全感用钱是买不来的,只有陪伴可以。

所以,当你的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陪他做游戏或者其他事情时,尽量不要拒绝他们。如果实在抽不开身,也应当给孩子说明原因并约定什么时候可以再次陪伴他,而不仅仅是说一些类似“我很忙”、“我没空”的话来拒绝孩子。

如果父母一味拒绝孩子的要求,会让孩子质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他会认为自己是不重要的。久而久之,他就不愿意再去表达自己的要求,同父母的亲密关系也很难在建立。

其次,父母要学会和孩子平等的对话,而不是端着长辈的身份一味否决孩子。

很多父母总是站在大人的角度上觉得“孩子还小,他什么都不懂”,从而一味的否决孩子。但这是一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高高在上,从而同父母产生距离感,距离亲密关系越来越远。

当孩子想与父母沟通时,父母应当像对待朋友一样去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想法,并针对他们的想法认真回答。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阿迪克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当一个孩子问你问题的时候,你要正儿八经的回答,不要东拉西扯,顾左右而言他。虽说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但他们会比成人更敏锐地察觉到你在回避问题,回避只会让他们糊里糊涂”。

这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沟通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同时又充分保持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越来越敢于表达,同时也越来越愿意同父母交流。

最后,父母应当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不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私有物。

很多父母会觉得我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他成为了我的孩子,那他就是属于我的。在这样的想法下,孩子从念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到做什么工作,找个什么样的结婚对象等等,一切都要按照父母的意志去生活。

但事实上每个孩子从来到世界的那一天起,他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人格。

他们会有他们自己的思考,有他们自己想要走的路,做父母的不应当过度干预孩子的选择,而应当给予充分的支持。过度干预的结果,要么是孩子过于叛逆,产生逆反的心理;要么就是孩子逆来顺受,丧失独立的人格。

在孩子思想未成熟之前,父母可以适度的引导孩子,但切记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

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物品,毕竟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完成父母的理想,而是爱的传承。

回答2:

1.放弃惩罚孩子,试着去引导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里,很多父母会把惩罚作为教育的一部分。父母认为,惩罚可以有效地帮孩子避免下一次犯错。但这种认知是有点偏颇的。

孩子对惩罚,是一种畏惧心态,并不是真正知道自己做错了。通过惩罚,他下次不会犯错,是因为不敢。而且,这种畏惧心态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过程,导致孩子以后做什么事,都会畏畏缩缩的。

惩罚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让孩子知道“为什么”永远比知道“怎么办”重要。放弃惩罚孩子,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做错了,跟孩子理性地分析做错的原因,孩子并不是不讲道理,他们缺的,是你跟他们讲道理。

2.放弃完美孩子,要接受孩子的普通。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从小到大最大的噩梦总是“作比较”。爸妈一口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现在轮到自己做了父母,虽然下意识不会再把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做比较,但是看到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天赋不如别的孩子时,也会着急,也会想推孩子一把。

但其实,作为父母,要放弃完美孩子。我们自己都不是完美的,为什么要求孩子一定是完美的呢?

接受孩子的普通,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放大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比什么都重要。

3.放弃大人心态,拿出自己的童心,跟孩子成为朋友。

好的亲子关系,大概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当然是“朋友式关系”。

很多家长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总觉得get不到孩子的点,是因为家长有一种大人心态。放弃大人心态,拿出自己的童心,跟孩子换位思考,你会发现孩子是在慢慢探索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里,你不能用“你已经懂了”的心态,去跟孩子沟通,你可以用“哇,这个是什么”这种好奇的心态去跟孩子一起发现未知。

放弃了大人心态,孩子就可以感受到“你是他的朋友”。

所以,教育并不难,很多家长觉得难,是因为舍不得放弃一些事情。记住这三件需要放弃的事情,也许,你就会发现跟孩子相处的一种新模式。

而这种新模式,可以让你和孩子成为“好朋友”。

回答3:

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孩子是需要陪伴的,如果家长总是忙于工作,忙于事业,而忽视了家庭,忽视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性格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用积极的心态感染孩子。

家长如果每天能够以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话,我们也可以将这种热情传染给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与孩子共同完成任务。

如果我们有一项任务,或者孩子有一项任务,一个人都很难独立完成的情况下,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完成这项任务,在团结协作中,让彼此的感情变得更加亲密。

教会孩子有家庭责任感。

家庭责任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有些成年人比较有家庭观念,因为从小父母就教育孩子应该爱家庭,爱亲人,所以,我们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也要有这方面的教育和传承。

用真心来彼此沟通。

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总是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是尽量与孩子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在需要彼此沟通的时候,一定要真诚,用心灵之间的沟通让孩子彻底爱上你。

多鼓励孩子做喜欢的事。

如果孩子喜欢做一件事情,家长无论如何都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去做,也要让孩子有勇气去战胜一些困难和挫折,即使遇到了困难,也好多鼓励孩子去克服。

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

小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情趣,如果孩子向家长提出了一些要求,只要这些事情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家长一定要尽量去满足孩子,让孩子有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

回答4:

1.父母应该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必须要保持容易亲近、和蔼、和善的优良形象。应该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否的孩子会觉得你难以沟通,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2.家长们应该关注宝宝的心理变化,这样才能够发现孩子的不良心理,并及时的进行开导。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应该尽量的满足,但必须要否决不合理的要求,在否决的时候不要严词厉色,而是要用和蔼、温和的态度,还应该向孩子说明为什么拒绝。

3.家长们应该尊重孩子,多给孩子一些自信心,平时要多进行鼓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重要性。这不仅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而且能让孩子变得有责任感。在孩子淘气的时候,要耐心的进行教育,绝对不能使用暴力手段。在平时还需要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回答5:

我爸从小就对我很严厉,一犯错就会遭到很严厉的批评,甚至是挨打。

小时候还不太懂事,有一次我把瓜子壳吐到了饭菜中,我爸二话没说直接给了我一巴掌,于是我从那以后就特别爱流鼻血。

可能他跟大多数中国父亲一样,在亲子关系中扮演着严父这一角色,总是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

可是这种做法导致我从小到大一直很怕他,我们不会有任何别人家父女所拥有的那种可以“手挽着手出门逛街”的亲密关系,有的只是畏惧。

因为这种严父的角色,他小时候几乎很少抱我,也不怎么跟我一起玩耍。小时候每次想要问他什么问题,他都会说“你这么小个人,你懂什么,自己玩去吧。”

长大后,想要跟他讨论什么问题,他也会端着长辈的架子坚持认为自己才是对的,而我是错的,不对的。

想同孩子建立起“朋友”般的亲子关系,父母应当这样做 !
02
在我们家,我每次有事情做不好,我爸只会说“你怎么这么笨”,而不是认真鼓励我,导致我小时候一度很自卑。

我记得刚上大学考驾照时,驾校老师说我学得很快,夸我开得很稳。但拿到驾照后每次我一开车,我爸就会一直在旁边说教。

一会儿嫌弃我开快了,一会儿又嫌弃我开慢了,不是这里不对,就是那里有问题。我一反驳他,他就会说:“我是在教你,是为你好,你不要每次就知道顶嘴。”

久而久之,我也不愿意再跟他讨论什么话题,因为在他看来,我只要发表不同的意见就是在对长辈“顶嘴”。抱着这种“他是长辈,我是晚辈”的想法,我们永远也不会是平等的。

世间父母千千万万,每个父母都有不同的对待孩子的方式。除了我爸爸这样的,还有像《小欢喜》中宋倩那样的“控制型”妈妈。

宋倩为了让女儿英子好好学习,没收了英子的乐高,不让她去心心念念的天文馆演讲,甚至不让她跟爸爸见面,也不让英子考心仪的大学。

一心只想让英子按照她规划好的路线走,考她期望的大学,念她选好的专业,还坚持对英子说我是为了你好。

但这样的爱给英子带来的是沉重的压力,让她焦虑、睡不着觉、最后情绪崩溃选择自杀。

想同孩子建立起“朋友”般的亲子关系,父母应当这样做 !
03
所以当看到《我们仨》中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阿媛之间“哥们”似的关系时,我很羡慕。

“已经是晚饭以后,他们父女两个玩得正酣。钟书怪可怜的大声求救:“娘,娘,阿圆欺我!”阿圆理直气壮地喊:“mummy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称呼,随口叫)“做坏事”就是在她屋里捣乱”。

哪怕阿媛已经长大成人,钟书先生也能乐此不疲地陪着她玩儿她爱玩的游戏。两个人可以在杨绛先生出差期间商量好不整理床铺,待到先生回来前一天才一起整理。

钟书先生在离家时,也会嘱咐年仅几岁的阿圆照顾好妈妈,而阿圆也很负责任地答应了。

杨绛先生怕走夜路,但只要几岁的小阿圆陪在她身边,她就感觉像是钟书先生在她身边一样,不再害怕了。

除了传统的父慈子孝或母慈子孝之外,更好的亲子关系应当是父母与孩子站在平等的地位,像好朋友一样无话不谈,互相扶持、共同进步。

想同孩子建立起“朋友”般的亲子关系,父母应当这样做 !
04
如何才能拥有“朋友”般的亲子关系呢?

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我想告诉父母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尽可能多的陪伴他们,建立起“玩耍”的友谊。

钱钟书先生同女儿钱媛良好的父女关系就得益于钟书先生从小的陪伴,正是这种从小玩到大的友情,才形成了钟书先生和阿园“好哥们儿”似的关系。

在孩子小的时候,陪伴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小孩子是一种很没有安全感的生物,而孩子的安全感用钱是买不来的,只有陪伴可以。

所以,当你的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陪他做游戏或者其他事情时,尽量不要拒绝他们。如果实在抽不开身,也应当给孩子说明原因并约定什么时候可以再次陪伴他,而不仅仅是说一些类似“我很忙”、“我没空”的话来拒绝孩子。

如果父母一味拒绝孩子的要求,会让孩子质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他会认为自己是不重要的。久而久之,他就不愿意再去表达自己的要求,同父母的亲密关系也很难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