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2014年7月份特大爆炸案的评论

2025-04-26 18:45:5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14年高雄气爆事故(又称高雄石化气爆事件),是2014年7月31日23时至8月1日凌晨间,发生在台湾高雄市前镇区与苓雅区的多起石化气爆炸事件,经初步调查,应为丙烯爆炸所致。截至8月30日,已知有31人死亡、309人受伤,其中包括7月31日晚上约9点,接受民众报案疑似有瓦斯洩漏而前往援助、调查的消防队员和环保署毒灾应变队员,并造成至少包括三多一、二路、凯旋三路、一心一路等多条重要道路严重损坏。

这边提供给您叶银华著作╱高雄气爆事件之启示

高雄气爆事件带来公司经营利益、经济成长与社会大众安全之冲突事件,亦暴露过去政府疏於监督的弱点,或许大家是无心之过,但此一历史留下之问题须有解决机制。
几个礼拜以来,大家广泛讨论政府要做的事,但是我觉得更须强调「如何做」的详细讨论,藉以避免下次灾难的发生。要避免此种有可能之大灾难,必须有健全机制与配套措施,而政府必定是责无旁贷,但不能只靠政府。
台湾石化业确实带来台湾的经济成长,石化业获取利润可以带给员工工作机会、债权人利息收入、上下游企业商机、股东股票增值;但是本次高雄一场大气爆,却暴露出石化业埋在地底下管线带来社会大众生命安全的威胁,这是石化业者在治理公司所未查觉;在气爆事件後,发现政府并无完整之石化业管线资料,因此政府在扮演外部监督机制有疏忽之处。本次造成大气爆的业者,在经营时将获取利润内部化,却带来卅人死亡、三百馀人受伤、逾八百五十户房屋受损,亦即业者未承担所有生产成本,而部分让社会大众承受(成本外部化)。因此,此种「利润内部化、成本外部化」现象,从公司治理角度是最坏、且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醒大家注意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在灾区重建後,政府要为本次受难的民众建立纪念碑与园区,毕竟历史是容易被遗忘的。本次气爆事件重大,影响到台湾石化产业的未来与经济成长,政府与业者会有自动选择遗忘的诱因。而最痛苦的是房屋地底下有石化管线经过的居民,一方面希望石化管线透明化,确保居家安全;但是一方面又怕因此而使房价崩溃。因此,需要藉此事件建立完整、可行之解决机制与配套措施。
其次,是石化产业涉及经济成长与民众安全议题,首要任务是建立全国有关地底下具爆炸性或毒性气体管线的详细资料,并且需建立整合中央、地方政府预防灾害机制。
高雄气爆事件凸显台湾防灾体系缺乏整合,实有必要建立权责相符的防救灾机构,并修订相关法令。行政院已经决定今年十月底前公告修正消防和灾防法规,将丙烯、乙烯、丁二烯、苯类等具爆炸性或毒性气体纳入工厂危险物品,日後必须向经济部申报;此外,年底之前提出「工厂管理辅导法」修正草案,将工厂管线管理扩及区外管线运输,由经济部成立整合平台,与各相关部会进行联合检查;期盼业者自主管理管线、地方政府负责检查与监理,中央负责立法与督导之防灾设计。
其实最安全的作法,是将石化工厂迁移至石化原料进口处附近,则即不存在地下运输管线经过民众房屋之情事。但若无法达此境界,则上述行政院的作为务必确实执行,藉由政府的联合防灾体系,强化石化业之公共安全。
再者,如何降低上述机制有可能失效、疏忽之可能?建议可要求石化业购买所埋设管线之充足的安全责任保险,增加对民众安全的保障。由於保险费反应发生灾害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驱使石化业者努力建立防灾机制;亦即藉由保险之市场机制,强化石化业对於所埋设管线的安全维护,以及一旦出事之保险理赔的支撑,避免使用政府的预算。
据此,将石化业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方可在石化业发展与民众生命安全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