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病害种类和治疗方法如下:
1. 灰斑病:叶片初期出现红褐色小点,后期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呈现灰斑。多发生在低温多雨的季节。可以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治疗。
2. 胞囊线虫病:主要症状是植株矮化,叶片变黄,根部肿大。可以采取轮作的方法,以降低土壤中的线虫量。
3. 食心虫:是咬食豆粒的小红虫,其幼虫在豆粒内蛀食,使豆粒残破不全。可以通过耕作措施,例如秋翻、秋耙,减少越冬虫源。
4. 黑潜蝇:幼虫钻蛀豆粒内,吃掉豆粒的胚,使豆粒空瘪。应对措施包括清除杂草和及早采收等,以减少虫源。
5. 花叶病毒病:叶片上出现轻微淡黄色斑驳,严重皱缩,叶脉坏死。可以建立无病毒种子田,防止病毒传入。
6. 根腐病:大豆根腐病的症状是根部变黑腐烂,植株矮小。可以实行轮作,尤其是和水田轮作。
7. 菌核病:大豆菌核病的症状是植株茎杆腐烂,上有菌核。可以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如及时清除病株和残株等措施来预防。
8. 耙点病:大豆耙点病的症状是叶片上出现黄褐色斑点。可以喷洒福美双或其复配剂进行防治。
9. 茎枯病:大豆茎枯病的症状是茎上出现椭圆形溃疡斑,边缘紫红色,中间稍凹。可以采取农业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轮作等来预防。
10. 黑点病:大豆黑点病的典型症状是在叶片上出现黑褐色小斑点。可以喷洒多菌灵进行防治。
以上是常见的大豆病害种类和治疗方法,但并不一定全面,具体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您遇到实际问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进行诊断和指导。
大豆花叶病毒病,主要靠预防,首先要注意用蚍蚜酮或噻虫嗪兼治传毒媒介害虫例如白粉虱,蚜虫等,加强肥水管理有利于抵抗病毒,发现少量病株及时拔除,避免传染,推荐配方毒氟磷1200倍+5%氨基寡糖素600倍+3%啶虫咪1200倍+叶面肥或5%辛菌氨醋酸盐800倍+5%氨基寡糖素600+75%吡虫啉3000倍+叶面肥交替喷施,每7天一次,适当添加硫酸锌和叶面肥同喷可增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