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民国瓷器瓷板画价格不断攀新高,导致民间仿品赝品众多。下面小篇就浅谈几点关于瓷板画鉴定方法及珠山八友瓷板画如何辨别真伪。首先以主观臆造手法造作出来的赝品,和民国时期手法基本相仿,是一些在绘画风格、笔墨技巧上学得一些“珠山八友”的画法,而大肆臆造出来的作品。此类仿品乍看有几分像,但经不起仔细推敲,一般古玩市场上这类作品很多,由于臆造者水平的高低不同,仿真程度也有区别,市场价格也不一样。如仿汪野亭山水瓷板画,画面山石依势布形,错落有致,平湖小桥,策驴寻幽,另有野趣,画面树木的勾勒点染以及用色都有几分门道,但稍作细看,差别立辨。有点水平的主观臆造之作,还是有一定市场,它满足了一些不同层次人的追风逐雅。还有些主观臆造的仿品,并不以假充真,明确写上仿某某画法之类的题款,模仿者本来就是作仿制品,卖给一般好古者雅玩而已。
另外,新仿瓷还有几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是老胎新仿,因为民国时期的老胎在景德镇还能找到少许,高仿以此做假,其胎釉与民国时期的真品无异,而且模仿得逼真,画面还做旧,此种现象特别值得收藏者警惕。二是有些高仿品,有意在题款处磨掉部分词句或受画者的姓名等,制造该作品历经“文革”劫后余生的假相,让人信以为真。当今仿“珠山八友”作品者分工很细,有制胎釉的,有画瓷的,有题字的,有做旧的,可谓术业有专攻。而且造假者中,有些画瓷或题字者,专学某家某人,仿造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目的亦是为了牟取暴利。但是只要鉴定者深入研究,精心对比,在分析真品与仿品之别时便可发现,无论仿品以什么形式以及如何高妙的手段出现,均与原作存在差异,特别是绘画功力和书法功力上的差异。
新仿“珠山八友”瓷,多是近些年所为,在辨别时首先应从胎质、釉色着眼。因为新仿品的胎质和釉色与老的瓷器总是有距离。其次是掌握原作者绘画技巧及风格,要细致分析其笔墨(料)特征。一般仿者多是画得僵硬,高手也难有意在笔先的洒脱。名家笔墨十几年苦练得来,绝非一般之人一朝一夕能刻意求得。画面题字较多者,尤能看出破绽,因为书法摹其形而难得其神,如王琦、王大凡等人瓷画题字较多,书体属行草一类,别具个性,仿品由于笔法生硬,字体笔道的料色难免有涩滞之感,填描之,中最容易露“马脚”。由于篇幅所限,关于“珠山八友”作品真赝之比较,本文不可能一一举例,况且“纸上得来终觉浅”,鉴定者如能多看、多听、多研究、多分析、多比较,掌握“珠山八友”瓷画构成要素的本质,同时还深入到古玩收藏圈里,及时掌握各条“道”上的信息,定能把握个中玄机。
鉴赏瓷板画时要注意“六看”:
1、看瓷板是否平整,凡瓷板中间拱起或歪斜者,均属次品。
2、看瓷板表面是否光洁,凡表面有缩釉、黑斑者,均属次品。
3、看瓷板是否完整,凡轻敲声音闷哑有裂缝者,均属次品。
4、看瓷板画面是否整洁,凡画面有釉色脱落或被抹擦痕迹者,均属次品。
5、看瓷板画意是否精美,凡粗制滥造者,均属次品。
6、看瓷板画烧制工艺是否到位,凡窑变不佳、发色暗灰者,均属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