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不变状态,分两种。1)是速度为零,也就是静止状态;2)是速度不为零,也就是匀速运动。而力是改变状态,所以不改变状态就不需要力。而平时匀速物体运动需要的力,是克服摩擦力和其它各种阻碍运动的力,也就是需要一个和摩擦力、其它各种阻力能产生平衡的力,即匀速运动的合力为零。合力为零就说明运动物体不需要力,所以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简单得说下.物体受力,同时要改变物体的状态,从静止变为运动,就需要提供足够的力,就是能够推动该物体.当物体运动之后,他的性状就该变了.也就是说,从速度为0,开始慢慢的提高到匀速运动,再慢慢的停下来.这是因为有阻力.
维持这个运动的就是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也就是说,力不使物体的运动的因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
在地球上,几没有那一个物体不受力(重力等)的作用,所以人们印象中以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因素。具体解释:地球
上的物体运动时,受重力、与其相接处物体的摩擦力、空气阻力等等,所以其不能维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用小球打个比方。
在绝对光滑的平面上,放一个小球。使其静止。
你给一个推力小球,小球就会开始滚动,(此时运动状态改变)
在不受到其它力的作用的情况下,小球会一直滚下去。
直到出现另一个力(如阻力)使小球静止。(此时运动状态再次改变)
而我们平时所见的滚动的小球之所以会停下,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也就是阻力使小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的。所以可以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