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功于秦的商鞅在秦国变法成功之后骄傲自大,触动了秦国贵族利益的商鞅注定自己悲惨的结局。秦献公通过发动几次大的军事行动转移国内矛盾,秦国国内暂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局面,但是长时间的战争消耗秦国大量的国力,此时秦国最需要的是恢复生产,储备军粮,为下一个时代的来临奠定基础。商鞅本来是卫国人,他游历各国都没有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终于他来到了自己人生最终的目的地秦国,这里是他人生辉煌的起点,也是自己生命的终点。
“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这些都是商鞅的主张。商鞅变法的本质把秦国贵族的利益分给更多的底层社会人们,激发他们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商鞅变法的确让秦国走向强大,成熟了七国当中最有实力的国家。但是秦国走向强大的同时,商鞅变法成功的同时,商鞅自己被利用的价值也大大降低。
这些手中握有权力的秦国贵族不可能轻易放过商鞅。他们不能把自己的怒火发泄到秦国君王身上,只能把商鞅作为自己发泄的靶子,秦国的君王遵守自己的诺言,把一块封地分封给商鞅,他成为了一方诸侯,并且允许他拥有军队。他以为自己是大秦帝国的缔造者,他已经忘记了作为臣子的本分,每次出行都是前呼后拥,这种场面比秦国帝王出行更加隆重。
秦惠文王嬴驷看不惯商鞅的嚣张跋扈,看不惯他的趾高气扬。秦国贵族和秦惠文王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商鞅,商鞅走向变革之路就已经无法逃离自己的劫数,他是一个王朝的缔造者,同样是权力的牺牲品,在秦惠文王的眼中他已经威胁到自己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