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南征之时,吴国已经和蜀汉讲和不会在轻易出兵攻打了,而魏国至今还对于汉中有心理阴影。提起诸葛亮,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三国时期的名士,“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他在刘备死后肩负起国家的重担,凭借一己之力将蜀汉起死回生,那么为什么于夷陵之战后魏国和吴国不趁机灭掉蜀汉呢?小编今天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
诸葛亮此时面对北有曹魏、东有孙权、内部又有蜀汉叛军的情况下,此时孙权蠢蠢欲动、南部叛军攻城略地、北方曹魏的文臣不断写信劝降的危机下,诸葛亮当机立断做出决定,具体如下:
首先,与东吴讲和,诸葛亮立即派遣尚书邓芝去往东吴与孙权谈判,让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蜀汉被灭,吴国也不能幸免于难,而且吴国也随时面临着被夹击的问题,于是孙权同意与蜀国讲和,但是即便如此,诸葛亮还是派遣征西将军陈到率领“白耳兵”去镇守住白帝城,这支部队是蜀汉最精锐的部队,仅次于张飞的“燕云十八骑”,因此震慑住了吴国;
其次,对于北方曹魏的威胁,魏延当时坐镇汉中,汉中诸围各有碍口,道路险阻、地势复杂,一般很少有人来主动进攻,当年曹操就是在汉中之战惨败,死伤惨重,撤退之时也是伤痕累累,因此曹丕也不敢主动进攻,而是一直派王朗、华歆和陈群等人写信劝降;
最后,在北方和东方彻底解决之后,诸葛亮才放心去南中平定叛乱“七擒孟获”,为北伐留下了余力。
就这样,诸葛亮凭借一己之力解决了吴魏压境的麻烦,为后来蜀汉北伐的大业奠定基础。
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魏国也在平定后方动乱,吴国是没有这样的心思。
魏吴刚经历了合肥之战,在休养生息,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偷袭蜀国,蜀国地势险要,比较难攻打。
偷袭不了,蜀国当时实力还在,加上本来就是多山地形,很多地方都是易守难攻非常不适合偷袭,即使偷袭也注定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