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确企业融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之后,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保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得到良好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提升企业信用等级,提高融资水平
企业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与经营管理制度,高层管理者要重视企业的管理,从员工的发展出发,制定合理化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员工有效完成工作,保证公司部门与部门之间有效运转,同时在财务上要建立透明机制,账务公开化,发挥群众的力量来监督,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其次,企业在对外经营方面,要秉持诚信经营理念,增强重合同、守信用的自我约束意识,从而提高企业的诚信与信誉,对外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提升企业的信用等级。
2、建立科学融资结构,有效规避融资风险
尽管融资的渠道和方式是有多种选择的,但是无论企业选择哪一种方式都是有代价的,在加上在其中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因素干扰,更加需要做到对各种渠道得到的资金予以权衡,从企业自身发展出发,考虑到经营成本、投资收益等多个方面,将资金的投放和收益结合起来,在融资之前做好决策,以免出现失误。企业需要从资本结构的角度出发,建立科学的融资结构体系,使得各种融资方式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优化融资结构,从而有效规避融资带来的风险。
3、健全和完善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过程中,应明确规范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应建立融资风险评估制度和重大风险报告制度,在未得到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一律不得对外融资。对于违反融资规范的行为,企业有权追究其责任。为了预防融资陷阱风险,企业可以委托律师对投资方的具体信息进行调整,以预防受骗,并签订严谨的融资合同,事先约定好违约责任,切实预防因融资陷阱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企业在选择增资扩股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时,也需考虑到失去控股权的融资风险。
由此可见,相对于大型国企丰富的融资渠道而言,刚创立的国有企业由于起点较低,融资渠道也比较狭窄。新成立的国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通过风险投资,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从而优化股权结构。等企业发展壮大后,融资的手段就比较多了,可以发现股票、发行债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