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茶食作者为周作人。
书的题目为“北京的茶食”, 谈“北京的茶食”,却从日本的、东京的茶食写起。可见,作者并非局限于北京一地;对历史、对都城的生活都有理想的看法,几百年的繁华,当然要有一种享乐的流风余韵留传到今日,于衣食住方面应有多少精微的造就。
写文章总是因为现实触人感想,在他看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货色,模仿粗恶,有点不大喜欢;觉得当时的中国生活,极端干燥粗鄙,没有意思。
在他看来,人的生活态度应该是:“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愈好。”
生活趣味往往反映文化精神,一般人认为,日常生活里的东西,比如点心,没什么了不起。可是,周作人谈点心时,特别点出“历史的”、“颓废的”两个修饰语,关照了历史文化、艺术审美、内心情感。从点心的粗糙,看出文化的粗糙、灵魂的粗糙。从而鄙薄文化上的功利主义,追求精致的生活趣味,渲染一种安闲且丰腴的生活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