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什么要减去减值损失

2025-04-06 23:47:4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持有至到期投资计提减值损失,是对未来的损失提前进行预计,这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计提减值损失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净值会减少,摊余成本也会减少。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要减去减值损失。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扩展资料

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计提减值损失时,按照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作以下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已提取减值准备的价值后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范围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减滚备、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持有至到期投资

回答2: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减去减值损失,是为了计算净摊余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计提减值损失,是对未来的损失提前进行预计,这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计提减值损失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净值会减少,摊余成本也会减少。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要减去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回答3: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减去减值损失,是为了计算净摊余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计提减值损失,是对未来的损失提前进行预计,这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计提减值损失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净值会减少,摊余成本也会减少。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要减去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回答4:

持有至到期投资计提减值损失,是对未来的损失提前进行预计,这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计提减值损失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净值会减少,摊余成本也会减少。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要减去减值损失。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扩展文件; 《会计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