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狸的物种进化演变史

2025-04-07 13:30:0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啮齿目Rodentia是哺乳动物中最大最成功的一类,拥有哺乳动物中2/5的种类,分布几乎遍及南极和少数海岛以外的世界各地。对于种类繁多的啮齿类成员之间的亲缘关系争议比较大,主要是根据颅骨上咬肌的结构和附着情况、牙齿、下颌骨等进行分类。传统上一般分成松鼠型亚目Sciuromorpha、鼠型亚目
Myomorpha和豪猪型亚目Hystricomorpha三个亚目,其中松鼠型亚目是最原始的啮齿类,分化比较早,其成员间差异较大,有时被分成几个不同的亚目,比较常见的是将最原始的成员分出始啮亚目
Protogomorpha。鼠型亚目起源于松鼠型亚目,下颌骨和松鼠型亚目接近,有时可并入松鼠型亚目或再分出不同的亚目。豪猪型亚目较早和其它啮齿类分化出来,成员之间体型和习性差异很大,但下颌骨均为豪猪型,也有人将其分成2~3个不同的亚目。最早的啮齿目成员见于古新世晚期,与松鼠略有些类似,后来啮齿目迅速繁盛,成为最成功的哺乳动物,其繁盛可能是多瘤齿兽等与其相似的较原始类型灭绝的原因。啮齿目的起源也有较多的争议,现在多认为与兔型目共同起源于兽目。啮齿目多为小型的植食性动物,是各地食物链的重要构成,但不少种类食性较杂,也有少数主要食昆虫等小型动物或者食鱼,有些种类则体型较大。
五花八门的啮齿目在生物学上根据牙齿、咬肌结构大体分成4大类:始啮类(如今仅在北美残留一种--山河狸)、松鼠类(包括松鼠和河狸)、鼠类(家鼠、仓鼠和跳鼠)和豚鼠类(豚鼠和水豚)。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认为,南美豚鼠与其他啮齿类的相似性低于它与灵长类或其他哺乳动物的相似性,因此认为南美豚鼠不是啮齿类,从而对传统的啮齿类概念提出挑战。
始啮类繁盛在古近纪,到渐新世地球骤冷时基本上灭绝了。大间断后一些现生的科出现了,如河狸、松鼠、跳鼠和南美豚鼠等。鼠科动物是最庞大的,它包括仓鼠、
鼠和田鼠等几大类(亚科)。最原始的是仓鼠,它发现于近4 000万年前的始新世,繁盛在渐新世和中新世;当l 500万年前时它的后裔--鼠类出现后就逐渐被取代了。如今世上的鼠亚科约有120属,近530种,而仓鼠亚科仅有5属22种了。田鼠亚科是仓鼠的另一支后裔,它出现在距今约500万年前。
由于啮齿类种群的数量多,进化快,是确定地层时代最为有效的指示化石。以一种叫模鼠的田鼠类化石为例,在不到300万年的时间里,牙齿从有根到无根,齿面的纹饰也逐渐变化。如果在地层里找到哪种模鼠,就可以推断该地层的时代了。
啮齿类的起源,一直是多年未解的问题。过去总以北美早始新世的副鼠为样板,推测啮齿类起源于古新世的灵长类。现今在中国发现的新材料证实,啮齿类应当起源于中亚:安徽潜山古新世地层中的东方晓鼠是啮齿类的祖先类型,内蒙古的磨楔齿鼠则是最原始的啮齿类。
从20世纪20年代起,动物学界一直认为鼠和兔没有系统关系,兔类可能起源于偶蹄类、古老的踝节类或狃兽类。直到70年代在安徽潜山与晓鼠一起发现了兔形类的祖先--模鼠兔,才算重新确认了鼠和兔的亲缘关系,两者都归入同一大类--啮形超目。兔和鼠都长有一对无根的大门牙,只是兔类在大门牙后面还有一对小门牙,所以在分类上把兔类也叫双门齿目,而啮齿类则为单门齿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