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
敦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以狩猎为主,开始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
夏、商、周时,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
战国和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
敦煌的文字记载
敦煌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河西走廊的主体民族是月氏人,他们的游牧区域以敦煌和祁连山为中心,东达河西走廊东部和陇右地区,西入塔里木盆地东部和天山东部地区。
而当时的敦煌地区则是乌孙人放牧和繁衍生息之所。此外,敦煌地区还有塞种胡,其人“本允姓之戎,世居敦煌,为月氏迫逐,遂往葱岭南奔。”大约在秦朝末年,月氏的势力日益强盛,击败了同在河西走廊游牧的乌孙人,迫使乌孙西迁到天山以北地区,月氏则占有了敦煌。
此时的月氏极为强大,甚至于以强悍著称的匈奴人也不得不把首领的儿子冒顿入质月氏。秦汉之际,匈奴在首领冒顿单于的率领下强大起来,先是打败东胡,又趁中原战乱之机夺取了河套以南的鄂尔多斯地区,然后西击月氏,迫使月氏人大举西迁。
河西走廊从此归入匈奴治下,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走廊西部由匈奴浑邪王统治,东部则由休屠王驻守。此后,匈奴又向南吞并楼烦王、白羊王、河南王的领地,并控制了西域,就连新立的汉王朝也受其侵扰。
匈奴占据河西和西域之后,除了在占领区征收赋税之外,还严重的破坏和阻碍着中西交通;并与羌人连结,严重威胁着汉朝的安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敦煌的历史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敦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以狩猎为主,开始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常识历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