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2025-05-04 21:49:0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康有为(公元1858~1927年)是中国近代改良派的主要代表,戊戌维新的主要领导人。字广厦,号长素,又名祖诒,广东南海人,后人称他为康南海。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早年受过严格的儒学训练。1879年游览香港,接触西学,讲述西学。他说:“西学数种览之,薄游香港,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康南海自编年谱》)1882年,应顺天乡试,游京师,路经上海,购买、研读许多西书。他写道:“道经上海之繁盛,益知西人治术。有本。”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度”、“治术”和物质文明使他走上了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道路。

1894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朝野震动,民族危亡迫在眉睫。李鸿章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激于爱国热忱,于当年5月鼓动各省来京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人联名上书清政府,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系统地提出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的政治纲领和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改革方案。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并且先后上书7次,还在北京、上海、湖南、广东、天津各地创办报纸,组织学会,开堂讲学,著书立说,造成了学会林立,报刊盛行,大讲西学,尽释故见的变法维新的声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终于下了“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参与新政。但是,这个变法运动只存在100天,就被慈禧集团镇压下去,谭嗣同等6人被杀,康有为经烟台过吴淞,逃亡香港,后到日本。这个百日维新的改良运动就以血的失败而告终了。

不过,以康有为为首的变法维新运动,在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史上却是光辉的一页。他大讲西学,不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还强调学习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提出了一套维新变法的理论和哲学。他的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和《戊戌奏稿》、《论语注》、《孟子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