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哪6种行为是在溺爱孩子,如何才能避免?

2025-02-25 02:14:4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中国的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和“溺爱”分不开。虽然也知道爱孩子要有个度,不能溺爱,如果孩子被过度溺爱,可能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变得骄横,对别人的付出不屑一顾,但是父母们常常就是控制不了那个度,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是否已经是在溺爱孩子了。今天,家长们不妨看看哪些行为就是在溺爱孩子,这样才能尽量避免。

1、过于关注

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家里的焦点了。什么事情都是围绕着孩子转,就算家里来客人了,孩子也是全场的焦点。久而久之,孩子已经习惯了这种成为焦点的感觉,等到孩子长大步入社会后,一旦没有这种被关注的感觉的时候,孩子就会感到很失落了。

2、要什么就给什么

现在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在物质上也能更好的满足孩子。加上家长们也见不得孩子因得不到东西哭闹、委屈的样子,所以,如果孩子想要什么,家长们基本都会满足孩子。殊不知这样毫无节制的给与,就是在溺爱孩子,孩子会变得对物质生活越来越享受。


3、包办所有

大部分的父母都觉得孩子还小,做父母的自然要帮助孩子把事情都准备好,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所以,大大小小的事情,吃饭、穿衣服、洗衣服等等都是父母在包办。其实,这种溺爱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往往自理能力很弱,长大后独立性也很低。 

4、生活懒散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很多父母心疼孩子,就孩子想玩就玩,想打游戏就打游戏,晚上想很晚睡觉就很晚睡觉。家长这样一味的迁就孩子,孩子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懒散,越来越没有责任心。

5、过于紧张

孩子稍微磕到桌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家长们就非常紧张,急得不得了,生怕孩子受到伤害。其实,孩子稍微碰一下、磕一下都是正常的。家长不要以为这样的紧张是正常的,其实,过于紧张反而可能会吓到孩子,让孩子渐渐变得懦弱。 6、当面袒护

孩子犯错很正常,但是最怕的是不能及时改正。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因为不想孩子心里受委屈,就当面袒护孩子。这种对孩子的爱其实就是一种不正确的溺爱了,很容易使孩子的是非观出现偏差。

回答2:

1,过于关注,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家里的焦点,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转,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了这种成为焦点的感觉。2,要什么给什么,如果孩子们想要什么,家长们基本都会满足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变得对组织生活越来越享受。3,包办所有,这种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往往自己能力很弱,长大后独立性也很低。4,生活懒散,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责任心。5,过于紧张,家长们生怕孩子受到伤害,过于紧张可能会吓到孩子,让孩子渐渐变得懦弱。6,当面袒护,这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不正确的溺爱,容易使孩子的是非出现偏差

回答3:

父母的溺爱一般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言听计从,给孩子穿衣,喂孩子吃饭,给孩子洗漱,收拾东西,从来都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孩子挑食也不指正。孩子犯错误也不批评教育。孩子要什么买什么。溺爱容易让孩子犯错误,是对孩子未来不负责。

回答4:

什么都满足孩子、不让孩子劳动、每天到点叫孩子吃饭、孩子做错了也不告诉他、从来不惩罚孩子、孩子生活的特别安逸。应该正确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让他可以独立思考,独立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