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代的长安城 有谁知道的详细一些 比如长安之乱的详细过程 还有长安当时的繁盛之类的?

2025-04-25 04:51:3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唐长安城俯视图
唐长安城(隋称大兴城),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它是隋文帝君臣建立的中国古代最宏伟的都城,反映出大一统王朝的宏伟气魄。为体现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城池在规划过程中包揽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思想观念。“法天象地”,帝王为尊,百僚拱侍。为容纳更多的人口以及迁徙江南被灭各国贵族以实京师的宏伟计划,将城池建设得超前迈古,面积达84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大7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是当时世界人城之一。
唐王朝的建立后,对唐长安城进行了多方的补葺与修整,使城市布局更趋合理化。龙首原上大明宫的建立,使李唐王朝统治者更加占有高亢而优越的地理位置。站在龙首原上,俯瞰全城,更显一代帝国一统天下的气度与风范.

唐长安是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长方形。根据考古实测,从东墙的春明门到西墙的金光门之间,东西宽为9721米(包括两城墙厚度)。从南墙的明德门到北墙的玄武门偏东处之间,南北长为8651米(包括两城墙厚度)。两相比较则东西长出1070米,周长约35.5千米,面积84平方千米。全城建筑分三大部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宫城位于全城北部中心,皇城在宫城之南,外郭城则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向东西南三面展开。
从城市的平面布局来看,规划者严格讲求左右对称。全城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郭城的明德门之间的连线,也即承天门大街(亦名天街)和朱雀大街为南北向中轴线,以此为中心向左右展开。为突出北部中央宫城的地位,以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门等一组组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压在中轴线的北端,以其雄伟的气势来展现皇权的威严。之后,随着不断增添新殿,才使这种格局有所变化。
http://www.xtour.cn/tang/chang_an_cheng.htm
唐都长安

唐朝首都长安城,在隋朝兴建时称为大兴城,但习惯上还是称长安城。唐长安城沿用隋大兴城旧制,不断修建,更加宏伟壮丽。长安城布局特色:1.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城居全城北部正中,为宫殿区;其南是皇城,为中央衙署所在地;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城与宫城,是平民与官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住宅区名坊,商业区名市,坊市分置。宫殿区居全城北部中央,显然带有皇帝“至高无上,南面称王”的意思,这可说是宇文恺当年设计长安格局时的中心思想。2.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东半部设万年县,有东市;西半部设长安县,有西市。东半部54坊和西半部55坊绝大部分对称,因修兴庆宫、大明宫稍有变动。3.棋盘式的街道宽畅笔直。长安城内的街道均作南北、东西向排列,相互垂直,笔直端正,宽畅豁达。南北纵列的大街11条,东西横列的大街14条,由这些大街把外郭城切成109个长方形的坊和东西二市,二市各占两坊之地。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正反映了这种整齐划一的棋盘式格局。全城街道两旁都有排水沟,并栽种槐榆,大道笔直,绿树成荫,市容十分壮观。白居易给张籍的诗中所说“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就反映这一情况。宫城和皇城内,多种梧桐柳树。4.封闭式的坊和集中的市。坊的结构是封闭式的,各坊都有围墙,住宅的门都在坊内。除皇城以南36坊只开东西两门,仅有东西大街外,其余各坊,皆开东西南北四门,都有由一条东西大街、一条南北大街构成的十字街。东西两市,四面各开两门,各有两条东西街、两条南北街,构成“井”字形街道,把市场分为九个方块。每方的四面都临街,店铺就设在各方的四围,同行业的店铺,集中在一个区域里,叫做行。东市有220行(有的说120行),西市“市内店铺亦如东市”。西市是长安城商业集中之地,也是长安城经济活动的中心。

唐都长安是当时国际性大都市

长安是当时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韩昌黎全集·论今年权停选举状》:“今京师之人,不啻(chì止)百万。”《韩昌黎全集·出门》:“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说长安有百万人口。《唐都长安》中说:长安、万年二县共领户8万余。按一户10口推算,长安居民为80万,加上皇族、士兵、奴仆、僧、尼、道、冠(女道士)、少数民族、外国客人,长安人口可达百万。本目标题出自上述韩愈的诗,“百万家”应是虚指,形容长安人口众多。因为如果按一家10口计算,百万家当为1000万口,与实际情况不符。

唐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唐太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的融洽,迁居长安的少数民族人口,十分可观。仅贞观时迁居长安的突厥族人就有一万家,突厥贵族被唐政府任命为将军、中郎将等五品以上官吏的有百余人。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会聚长安,使长安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

长安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道东壁的礼宾图,生动地描绘了中外友好往来的场面。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很多波斯人长期甚至世代留居长安等地。波斯人李元谅在唐朝官至尚书左仆射、镇国军节度使。波斯商人很多从事珠宝行业,大多住在西市,也有的经营普通商业。长安两市有波斯邸(专供波斯人居住或存放货物之处)、波斯酒店等。

长安百万人口需要大量的商品供应。全国各地的商人和外国商人云集京城,兴贩贸易,使长安东西两市商业兴隆繁盛。仅见于历史记载的,两市行业就有铁行、肉行、笔行、大衣行、秋(qiú,牛马后部的革带)辔(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行、药行、秤行、绢行、麸行、鱼店、酒肆、帛肆、衣肆、寄附铺(寄卖所)、波斯邸等等。唐代后期,两市繁荣达到极盛。大小工商业在两市周围和城门附近各坊发展起来。如崇仁坊“一街辐辏(fú còu,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这说明中唐以后,长安城工商业的发展,在地区上已突破两市的范围,在时间上也突破了夜禁的限制。

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在国内国外影响很大,日本的平安京(西京)就是仿照长安建设的。

安史之乱

指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

安禄山(?—757),营州柳城(在今辽宁朝阳)人,杂胡。本姓康,从后父安延偃姓,改姓名为安禄山。安禄山善于逢迎,他结纳李林甫,讨好杨贵妃,称贵妃为义母,骗得唐玄宗宠信。他兼领平卢(治今辽宁朝阳)、河东(治今山西太原)、范阳(治今北京)三镇节度使,所部兵力达十五万之众。安禄山见唐朝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有可乘之机,于755年十一月,以讨杨国忠为名,从范阳起兵反唐。叛军很快席卷河北。“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十二月攻陷洛阳,756年正月称大燕皇帝,接着击溃潼关守军二十万,占领长安。

安禄山身体肥胖,大腹便便,下垂过膝,体重300斤。自起兵反唐以来视力衰退,又有疽病,因此性情极为暴躁,左右服侍,稍不遂心,动辄鞭打,甚至杀死。他称帝后,深居宫中,学唐玄宗的享乐,声色歌舞,骄奢淫逸,难得接见将领,凡事都通过幕僚严庄传话。严庄虽然受到重用,也难免挨打。小宦官李猪儿被打的次数更多。安禄山想立爱妾所生的幼子庆思做后嗣,严庄便和安庆绪勾结,指使李猪儿刺死了安禄山。757年正月,安庆绪即位。

史思明原是安禄山亲信,突厥族人。安禄山叛唐后,他南下攻占河北13郡,被安任命为范阳节度使,统兵8万人。安庆绪杀父安禄山称帝,他不服,降唐。不久再起兵反唐,759年正月杀死安庆绪,还归范阳,称大燕皇帝,出兵攻占洛阳。761年被儿子史朝义杀死。

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资治通鉴》),“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或有衣经者”(《旧唐书·回纥传》)。“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这诗句描画了由于战乱,广大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

唐末农民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起于875年,止于884年,由王仙芝、黄巢领导。875年,王仙芝、黄巢起兵反唐。第二年,二人分兵作战。仙芝战死,黄巢自称黄王,号冲天大将军,众至十余万。黄巢起义军流动作战,曾转战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诸省,号称百万。879年,起义军大举北伐,发布讨唐檄文。880年攻克唐朝东都洛阳。881年初西破潼关,进入长安,受到百姓夹道欢迎。黄巢向群众宣告:“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同年,黄巢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不久长安为唐军包围,供应困难。882年,起义军大将朱温叛变。883年,义军退出长安。884年,黄巢退兵至泰山狼虎谷,兵败被杀。

曲辕犁

从曲辕犁的构造可以看出农具的改进,对唐朝农业起了重要作用。唐代以前的犁,辕长直,耕地费力,回转困难。改进后的犁,辕是弯曲的,辕长度缩短,犁架变小,便于回转,操纵灵活,利于水田精耕细作。曲辕犁还增装了犁评,利用它可以调节犁箭的长度和入土的角度。曲辕犁的犁壁也改为圆形,减少了翻土时的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曲辕犁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地工具。

筒车(模型)

这是中国历史博物馆据王祯《农书》等文献制作的筒车模型。

唐朝穿裙衫的妇女

这是唐朝画家周的《簪花仕女图卷》的一部分。该图纵46厘米,横180厘米,取材于唐朝宫廷妇女生活。全卷分采花、看花、漫步、戏犬四个段落,极为形象地表现了宫廷贵妇蛾眉高髻,纱衫长裙,举步缓缓,悠闲自得的生活。教材选用的是最后一位妇女,她头插芍药花,身穿浅紫色纱衫,白地披肩上绣着彩色云鹤,从肩后向前胸垂落,左手拿着拂尘,正扭身在戏弄爱犬。从这位妇女的裙衫可以看出,唐朝人喜欢穿色彩艳丽的丝绸衣服,说明当时的丝织业是很发达的。

唐朝的青瓷和白瓷

图中的唐朝青瓷为越窑烧制的海棠式瓷碗,高10.8厘米,口径32.2厘米,底径11.4厘米。敞口斜腹,圈足外撇。碗壁有四条浅楞,圈足底部有花瓣形缺口。整个造型酷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青瓷是以瓷土做坯,施以用氧化铁为着色剂的石灰釉,在高温还原条件下烧成。青瓷的烧制成功,不仅因为越州盛产瓷土,有丰富的木材和水力资源,更因为越人发明了比较先进的窑炉结构。因此越州窑产品代表着唐代青瓷的烧造水平。唐朝的白瓷窑址在今河北省临城县,因古代临城属邢州辖地,故名邢窑。邢窑产品远销海外日本、埃及、印度等地。图中唐朝的白瓷为邢窑烧制的白瓷汤瓶,通体呈白玉般的色泽,使造型更显稳重。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唐朝长安城沿用隋代大兴城的旧址,规模宏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城外郭东西宽9 721米,南北长8 651米,周长36.7公里。宫城东西宽2 800米,南北长1 492米。在整个长安城中,宫城面积占5%,皇城占6%,东西市占1%。

贞观八年(634年),李世民在宫城东北角修永安宫,供李渊清暑消夏,第二年改名大明宫。唐高宗李治在662年加以扩建,第二年搬进。此后,唐朝历代皇帝都住在大明宫。大明宫遗址有含元殿和麟德殿等。

兴庆宫原是李隆基旧居,他当皇帝后扩建成为正式宫殿。唐玄宗和杨贵妃荒废朝政,在兴庆宫花天酒地。皇城在宫城南,是百官办公的场所。

881年,黄巢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唐军反扑时,长安被焚。朱温在904年又迫使昭宗将政治中心迁往洛阳,并大肆破坏了长安。长安于1369年改称西安,以后除明末李自成一度又叫长安外,一直叫西安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