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少机警
【原文】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徵拜议郎。(《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译文】
魏太祖(曹操)小时候机智敏锐,有谋略权术,而且以抑强扶弱为己任(好打抱不平,见义勇为),(为人)放荡不羁,他不从事德行功业或操行学业,所以当世的人没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的桥玄、南阳的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桥玄对魏太祖(曹操)说:“天下将要大乱,除了闻名于当世有治国之才的人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只有您了!”(他)20岁的时候,因孝廉被推荐为郎官(“帝王侍从官”的统称),后被授予洛阳北部尉的官职,又升任顿丘县令,后又被皇帝征召授予议郎之职。
【注释】
1、机警:机智敏锐;机智灵敏;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很快。《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宋文天祥《断配典史侯必隆判》:“看来此吏于诸吏中颇机警,而胆最大。”清昭梿《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公短小精敏,机警过人,凡案籍经目,终身不忘,其下属谒见,数语即知其才干。”茅盾《一个女性》五:“纵使他是十分机警,此时也不能立刻辨出琼华的用意究竟怎样。”
2、权数:即权术。汉桓宽《盐铁论·非鞅》:“商鞅以权数危秦国,蒙恬以得千里亡秦社稷。”《后汉书·鲁恭传》:“祖父匡……有权数,号曰知囊。”宋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梁太祖优待文士》:“梁祖虽起于群盗,安忍雄猜,甚于古者。至于刚猛英断,以权数御物,遂成兴王之业。”清侯方域《颜真卿论》:“使天下相观而喻,而有以逆销其僭乱之萌,又岂必待其著而力争于甲兵权数之间。”
3、任侠:以抑强扶弱为己任。凭借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帮助他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汉书·季布传》:“为任侠有名。”颜师古注:“任谓任使其气力。侠之言挟也,以权力侠辅人也。”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光皇策士》:“周南,吴中人,游太学,有时名。然颇任侠,与水心先生善。”《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喜得这老头儿一生任侠好义,颇以无子为憾,如今一朝有后,真是大快平生。”田海燕《吴玉章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搞‘暗杀’的故事》:“何况,在中国历史上,任侠仗义的刺客,从来被人当作英雄,而孙中山在他的革命活动中,也把组织暗杀作为重要的革命手段之一。”
4、放荡:行为放纵;不受约束。《汉书·东方朔传》:“指意放荡,颇复诙谐。”宋苏轼《谢王内翰启》:“欲求倜傥超拔之才,则惧其放荡而至于无度。”清孙枝蔚《哭吴后庄》诗:“我亦性放荡,礼法非所长。”陶行知《一个教师与家长的答复》:“放荡不是自由,因为放荡的人是做了私欲嗜好的奴隶而不能自拔。”
5、不治:不研究。南朝梁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
6、行业:德行功业;操行学业。《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播种有不收者矣,而稼穑不可废;仁义有遇祸者矣,而行业不可惰。”《南齐书·垣崇祖传》:“垣崇祖凶诟险躁,少无行业。”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条》:“以此士之进退,多言命运,而不言行业。”清侯方域《贾生传》:“大概其学术行业,恢奇漭瀁,适于致用,然欲以辙求之,又不得也。”
7、故:所以。
8、世人:当世的人;当时的人。
9、未之奇: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即“未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认为……特异不俗(与众不同)。
10、惟:只有。
11、桥玄(110-184):一作乔玄,字公祖。梁国睢阳县(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东汉时期名臣。桥玄年轻时曾任睢阳县功曹,因坚持追究陈国相羊昌的恶行而闻名。后被举为孝廉,历任洛阳左尉、齐相及上谷、汉阳太守、司徒长史、将作大匠。汉桓帝末年,出任度辽将军,击败鲜卑、南匈奴、高句丽侵扰,保境安民。汉灵帝初年,迁任河南尹、少府、大鸿胪。建宁三年(170)迁司空。次年,拜司徒。光和元年(178)升任太尉。桥玄有感于国势日衰,于是称病请辞,改任太中大夫。光和七年(184)桥玄去世,享年75岁。桥玄性格刚强,不阿权贵,待人谦俭,尽管屡历高官,但不因为自己处在高位而有所私请。他为官清廉,去世后连下葬的钱都没有,被时人称为名臣。
12、何颙(?-190):字伯求,东汉末年名士,南阳襄乡(湖北襄阳)人。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之时被宦官诬陷,逃亡汝南郡境内。党祸解除后出任中央要职,累次升迁。后参与谋刺董卓事件,未果,忧愤死去。
13、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不同寻常(与众不同)。
14、焉:相当于“之”,代词,他。这里指魏太祖曹操。
15、非……不……:除了……不……;除非……没有……。
16、命世:著名于当世。多用以称誉有治国之才者。《汉书·楚元王传赞》:“圣人不出,其间必有命世者焉。”唐高适《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信知命世奇,适会非常功。”宋王安石《答子固南丰道中所寄》诗:“吾子命世豪,术学穷无间。”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盖真儒志业,命世经纶,薪尽火传,渊源有自云。”孙中山《建国方略·行易知难》:“皓东沉勇,坚如果毅,皆命世之英才,惜皆以事败而牺牲。”
17、济:动词,救济;拯救;挽救。
18、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19、其:语气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吧。
20、举:举荐;推荐。这里表被动。
21、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后来被举荐的人也称为“孝廉”。《汉书·武帝纪》:“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颜师古注:“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夫选用失于上,则牧守非其人矣;贡举轻于下,则秀孝不得贤矣。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旧唐书·杨绾传》:“望请依古制,县令察孝廉,审知其乡闾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三:“俾乡人举其孝廉。孝者,当兵火扰攘之际,供母养无缺;廉者,虽在穷约,人或周之,有所不受。”《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原来汉朝取士之法,不比今时。他不以科目取士,惟凭州郡选举。虽则有博学宏词、贤良方正等科,惟以孝廉为重。孝者,孝弟;廉者,廉洁。孝则忠君,廉则爱民。但是举了孝廉,便得出身做官。”清戴名世《刘光禄墨卷序》:“以孝廉举者,既举而不可不孝不廉也。”
22、郎:官名,古“廊”字。原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郎官,谓三中郎将下之属官也(《后汉书·桓帝纪》注)。战国始置。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郎官一直沿用到清朝。
23、除:授予官职。
24、洛阳北部尉:官名。
25、迁:升迁(官职)。
26、顿丘:地名。现名清丰,河南濮阳的一个县,顿丘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汉代设县。
27、令:官名,县令。
28、征拜:征召授官。征:征召。拜:按照一定的礼仪授予官职。《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周书·裴宽传》:“武成二年,征拜司中大夫。”唐刘长卿《送梁郎中赴吉州》诗:“但愁征拜日,无奈借留何!”唐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已知奏课当征拜,那服淹留咏白苹。”
29、议郎:官名。汉代设置;为光禄勋所属郎官之一,掌顾问应对,无常事。汉秩比六百石。多征贤良方正之士任之。晋以后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晋书·山涛传》:“除议郎,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床帐茵褥。”章炳麟《东夷诗》之七:“长兄专城居,仲兄为议郎。”
“太祖少机警”翻译为(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
《太祖少机警》出自文言文《桥玄论.曹操》。
【原文】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徵拜议郎。
参考资料
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 ,2007
(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
太祖少机警
太祖年轻时机智
《百度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