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两银子是多少克

2025-02-23 04:34: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每个朝代都不一样的:

1、西汉时期:十两银子是161.4克

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2、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十两银子是139.2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3、隋朝初年:十两银子是441.76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4、隋末,十两银子是139.2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5、唐至清代:十两银子是373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扩展资料:

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也称为「司马斤」、「司马两」等,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平制标识」。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古代的1斤等于16两。两是东亚传统的质量单位,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

中国古代的银质钱币在使用时需要鉴定成色并称重以确定其价值,一般就以称重时的质量单位“两”为银质钱币的单位。

西汉每斤,258.24克;东汉每斤,222.73克;魏晋每斤,222.73克;南齐每斤,334.10克;梁、陈每斤,222.73克;北魏每斤,222.73克;东魏每斤,445.46克;北齐每斤,445.46克;北周每斤,250.66克;隋朝每斤,668.19克;唐朝每斤,596.82克。

从有“斤”“两”这两个概念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历朝历代的“斤”统统是16两,而不是今天的10两。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两”的重量轻而易举,一律除以16就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

回答2:

我国古代的货币(贵金属金、银)重量单位有,两、钱、分、厘、毫、丝、微。古代十六两合一斤,现代的市制一斤等于公制500g,所以古代的一两银子约合公制的31.25g。
古代十两银子312.5克

回答3:

每个朝代都不一样的,明朝一斤相当与现在的596.8克,一斤十六两,一两折合现在的37.3克,十两即373克。

以上,请您参考。

回答4:

回答5:

每个朝代的度量衡都不太一样,白银对于古代中国来说,一直都是个稀缺资源。因此白银从宋代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才在民间大规模流通。古代称量银子的称叫做戥子,而且使用的是一斤等于十六两的换算方法。所以民间有句顺口溜:千两不用算,六十二斤半。半斤对八两,拳头对巴掌。八两不笑半斤的说法。清代的十两白银等于31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