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 在气温的年变化中,最暖月和最冷月分别出现在 7月和1月(南半球分别在 1月和 7月)。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也快,一般春温高于秋温。 在日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通常在13~14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拂晓前后。大陆性气候的另一重要特征是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和地区分布不均匀。大陆性气候影响下的地区,一般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一般不到400毫米,甚至在50毫米以下。
条件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90℃;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温可以达到40℃,北部接近20℃。最大年较差达62.3℃。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比较
由于水、陆物理性质的不同,位于大陆腹地和沿海或岛屿地区的气候很不相同,前者受大陆影响大,为大陆性气候,后者受海洋影响大,为海洋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1)大陆性气候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也快,一般春温高于秋温;而海洋性气候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也慢,一般秋温高于春温。
2)大陆性气候降水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气候干燥,而海洋性气候降水多,降水量季节变化小,气候湿润。
海洋性特征是海洋邻近区域的气候。如海岛或盛行风来自海洋的大陆部分地区的气候。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 。包括海 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
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受大陆性影响大,受海洋性影响小。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很大。所以夏季温度很高,气压很低,非常炎热,且湿度较大。冬季受冷高压控制,温度很低,也很干燥。冬冷夏热,使气温年变化很大,在一天内也有很大的日变化,气温年、日较差都超过海洋性气候。春季气温高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在夏至或冬至后不久。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海洋性气候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气温的年、日变化都比较和缓,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大陆性气候小。春季气温低于秋季气温。海洋性气候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气候终年潮湿,年平均降水量比大陆性气候多;而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量比较稳定,年与年之间变化不大。四季湿度都很大,多云雾,天气阴沉,难得晴天,少见阳光。
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年降水量较少,雨季较短。例如北京的季风气候有大陆性。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气温年、日较差小,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例如日本东京的气候海洋性比较明显。
大陆性气候是内陆地区的气候特征,远离海洋,所以降水较少,降水量受季节影响大,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相对较大。海洋性气候是靠近海洋地区的气候特征,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受季节影响小,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也较小。